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氯气用途广泛,但在使用时,一般会产生氯化氢.工业上可用O2将HCl转化为Cl2,以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反应为:O2+4HCl$?_{250~400℃}^{催化剂}$2Cl2+2H2O

完成下列填空:
(1)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frac{c{\;}^{2}(Cl{\;}_{2})×c{\;}^{2}(H{\;}_{2}O)}{c{\;}^{4}(HCl)×c(O{\;}_{2})}$;实验测得P0压强下,HCl平衡转化率α(HCl)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如图1所示,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者“放热”).
(2)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由P0增大至P1,在图中画出P1压强下HCl平衡转化率α(HCl)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曲线,并简要说明理由:,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HCl增大,相同温度下HCl的平衡转化率比之前实验的大.
(3)该反应在P0、320°C条件下进行,达平衡状态A时,测得容器内n(Cl2)=7.2×10-3mol,则此时容器中的n(HCl)=2.54×10-3mol.
(4)对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d(选填编号).
a.增加n(HCl),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体积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压强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如果平衡常数K值增大,对逆反应的速率影响更大
(5)氯元素能形成多种离子.在水溶液中1molCl-、1mol ClOx-(x=1,2,3,4)能量的相对大小如图2所示,写出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用离子符号表示)3ClO-(aq)=ClO3-(aq)+2Cl-(aq)△H=-117kJ/mol;若有1.5molB发生反应,转移电子2mol.

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据此判断;
(2)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相同温度下HCl的平衡转化率比之前实验的大;
(3)设反应中氯化氢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amol,反应在P0、320°C条件下进行,达平衡状态A时,氯化氢的转化率为85%,即有85%amol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为$\frac{1}{2}$×85%amol=7.2×10-3mol,所以a=1.69×10-2mol,据此计算;
(4)a.增加n(HCl),平衡正向移动;
b.体积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c.压强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体积变大,相当于对原平衡体系减压,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
d.如果平衡常数K值增大,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的速率,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要降低温度,据此判断;
(5)B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A和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2kJ/mol+2×0kJ/mol)-3×60kJ/mol=-116kJ/mol,根据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数.

解答 解:(1)O2+4HCl$?_{250~400℃}^{催化剂}$2Cl2+2H2O的平衡常数k=$\frac{c{\;}^{2}(Cl{\;}_{2})×c{\;}^{2}(H{\;}_{2}O)}{c{\;}^{4}(HCl)×c(O{\;}_{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根据图知,温度升高,氯化氢的转化下降,即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frac{c{\;}^{2}(Cl{\;}_{2})×c{\;}^{2}(H{\;}_{2}O)}{c{\;}^{4}(HCl)×c(O{\;}_{2})}$;放热;
(2)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相同温度下HCl的平衡转化率比之前实验的大,故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画相应αHCl~T曲线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HCl增大,相同温度下HCl的平衡转化率比之前实验的大;
(3)设反应中氯化氢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amol,反应在P0、320°C条件下进行,达平衡状态A时,氯化氢的转化率为85%,即有85%amol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为$\frac{1}{2}$×85%amol=7.2×10-3mol,所以a=1.69×10-2,所以平衡时容器中的n(HCl)=15%amol=2.54×10-3mol,
故答案为:2.54×10-3
(4)a.增加n(HCl),平衡正向移动,即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故a正确;
b.体积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正逆反应速率 不变,故b错误;
c.压强不变加入稀有气体,则体积变大,相当于对原平衡体系减压,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的反应速率下降得更多,故c错误;
d.如果平衡常数K值增大,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的速率,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要降低温度,所以逆反应速率下降得要比正反应速率多,故d正确;
故选ad;
(5)B→A+C,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3kJ/mol+2×0kJ/mol)-3×60kJ/mol=-117kJ/mol,所以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H=-117kJ/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当有3mol的ClO-反应,可转移电子4mol,所以若有1.5molClO-发生反应,转移电子为2mol
故答案为:3ClO-(aq)=ClO3-(aq)+2Cl-(aq)△H=-117kJ/mol;2.

点评 本题以氯元素为载体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及图象分析能力,难点是(5)题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正确的是(  )
A.乙醇、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B.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鲜产品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D.合成橡胶与光导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
B.NH5的电子式为
C.1 mol 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它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H2O═NH3•H2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汽油、甘油和四氯化碳B.葡萄糖、蔗糖和纯碱
C.溴蒸气和二氧化氮D.碘和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溶液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五种:Ba2+、Fe2+、Al3+、Fe3+、Mg2+、HCO3-、CO32-、Cl-、NO3-、SO42-,浓度均为0.1mol/L.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且反应后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没有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原溶液中不含HCO3-和CO32-
B.向加盐酸后的溶液中再加KSCN溶液,显红色
C.能确定原溶液中的五种离子
D.原溶液中有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  己烷B.苯  甲苯C.乙烷  丙烷D.乙烯  乙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两性物质
B.蛋白质分子中的重要化学键是肽键(
C.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D.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浓NaCl溶液、CuSO4溶液,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为了确定(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下列实验操作及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放一团蘸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团,变蓝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结晶水
B.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C.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
D.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已知:①2C(s)+O2(g)═2CO(g)△H=-220kJ•mol-1②氢气燃烧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s)完全燃烧放出110 kJ的热量
B.H2(g)+$\frac{1}{2}$O2(g)═H2O(g)△H=-480 kJ•mol-1
C.C(s)+H2O(g)═CO(g)+H2(g)△H=+130 kJ•mol-1
D.欲分解2 mol H2O(l),至少需要提供4×462 kJ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