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碘是生命体中的必需元素,请根据如下有关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制取少量碘可采用如下方法:KI+CuSO4→A (白色)↓+K2SO4+I2.16.0g CuSO4与过量KI反应后可得19.1g 的A,写出A的化学式:CuI.
工业生产中,可用智利硝石(含有NaIO3)为原料,与NaHSO3溶液反应后生成碘,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O3-+5HSO3-=3H++5SO42-+I2+H2O.
(2)单质碘与氟气反应可制得IF5,实验表明液态IF5具有一定的导电性,研究人员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在于IF5的自偶电离(如:2H2OH3O++OH-),生成的阳离子为IF4+,则阴离子为IF6-
(3)自来水厂用ClO2处理后的水中,要求ClO2的浓度在0.1~0.8mg•L-1之间.碘量法可以检测水中ClO2的浓度,步骤如下:
Ⅰ.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一定量的KI,再用NaOH溶液调至中性,并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Ⅱ.加入一定量的Na2S2O3溶液.(已知:2S2O32-+I2═S4O62-+2I-
Ⅲ.加硫酸调节水样pH至1~3.
操作时,不同pH环境中粒子种类如图所示:
请回答:
①操作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lO2+2I-=2ClO2-+I2
②确定操作Ⅱ完全反应的现象是蓝色消失,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在操作Ⅲ过程中,溶液又呈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2-+4I-+4H+=Cl-+2I2+2H2O.
④若水样的体积为1.0L,在操作Ⅱ时消耗了1.0×10-3 mol•L-1的Na2S2O3溶液10mL,则水样中ClO2的浓度是0.675mg•L-1

分析 (1)根据元素守恒知,A中含有Cu元素,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Cu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白色沉淀是Cu和I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CuSO4)=$\frac{16.0g}{160g/mol}$=0.1mol,m(Cu)=64g/mol×0.1mol=6.4g,A中n(I)=$\frac{19.1g-6.4g}{127g/mol}$=0.1mol,n(Cu):n(I)=0.1mol:0.1mol=1:1,据此判断A化学式;碘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碘、氢离子和水;
(2)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确定IF5电离方程式,从而确定其阴离子;
(3))①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由图知,此条件下粒子种类为 ClO2,ClO2将加入的碘化钾氧化为I2,自身被还原成ClO2-,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来配平;
②加入一定量 Na2S2O3 溶液,发生反应2S2O32-+I2═S4O62-+2I-,使I2还原为I-
③由图示表明,pH至1~3时,ClO2-将I-氧化成I,生成的I2与淀粉结合再次出现蓝色,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来配平;
④根据关系S2O32-~I-~ClO2先计算出ClO2的物质的量,然后再计算出浓度.

解答 解:(1)根据元素守恒知,A中含有Cu元素,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Cu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白色沉淀是Cu和I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CuSO4)=$\frac{16.0g}{160g/mol}$=0.1mol,m(Cu)=64g/mol×0.1mol=6.4g,A中n(I)=$\frac{19.1g-6.4g}{127g/mol}$=0.1mol,n(Cu):n(I)=0.1mol:0.1mol=1:1,则A化学式为CuI;
碘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碘、氢离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IO3-+5HSO3-=3H++5SO42-+I2+H2O,
故答案为:CuI;2IO3-+5HSO3-=3H++5SO42-+I2+H2O;
(2)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知,IF5电离方程式为2IF5?IF4++IF6-,所以生成的阳离子为IF4+,阴离子为IF6-
故答案为:IF6-
(3))①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由图知,此条件下粒子种类为 ClO2,ClO2将加入的碘化钾氧化为I2,自身被还原成ClO2-,离子方程式为:2ClO2+2I-=2ClO2-+I2
故答案为:2ClO2+2I-=2ClO2-+I2
②加入一定量 Na2S2O3 溶液,发生反应为:2S2O32-+I2═S4O62-+2I-,使I2还原为I-,故蓝色会消失,故答案为:蓝色消失,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由图示表明,pH至1~3时,ClO2-将I-氧化成I,生成的I2,离子方程式为:ClO2-+4I-+4H+=Cl-+2I2+2H2O,
故答案为:ClO2-+4I-+4H+=Cl-+2I2+2H2O;
④S2O32-~~~~I-~~~~ClO2              
  1           1         1
1.0×10-3 mol/L×0.01L   1.0×10-5mol
m(ClO2)=n(ClO2)×M(ClO2)=1.0×10-5mol×67.5×103mg•mol-1=0.675mg
由于水样为 1L,所以 ClO2 的浓度为$\frac{0.675mg}{1L}$=0.675 mg•L-1
故答案为:0.675.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含量测定计算及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题目所给信息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应用以及关系式法计算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物质的量之比为1:6的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时,可先将样品溶解,然后加热至表面出现晶膜后冷却,过滤得到硝酸钾晶体;将母液加热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后,用余热蒸干,得氯化钠晶体
B.在“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实验时须先将用于实验的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稀NaOH和稀HCl溶液置于相同温度(一般为25℃)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C.在电化学实验中常使用碳电极,实验室一般采用多孔碳棒作为碳电极.有些电化学反应中的气体产物可以自由填充在多孔碳棒的疏松空隙中,从而降低反应池的极性,提高电流效率
D.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物质的颜色可能会与其理论颜色有一定的偏差,如通过Cu和浓HNO3反应制得的Cu(NO32溶液中因溶有少量NO2而显黄色,苯酚因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显粉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浓盐酸,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MnO2
(2)装置D所加试剂的作用饱和食盐水.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A(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代码),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2S+Cl2=2NaCl+S↓,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映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A.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4)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因Cl原子、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Cl原子是7,S原子是6,且原子半径Cl<S,因此,在反应中Cl原子比S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②氨水和NaOH都是电解质;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混合物;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⑦豆浆和烟、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少量SO2通入“84消毒液”中,(84消毒液是一种以NaClO为主的高效消毒剂)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最合理的是(  )
A.H2SO3+ClO-→2 H++SO42-+Cl-B.SO2+ClO-+H2O→2 H++SO42-+Cl-
C.SO2+ClO-+H2O→SO32-+HClOD.SO2+ClO-+2OH-→SO42-+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已知溶液中:氧化性IO3->I2>SO32-.向含3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的KIO3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反应的还原剂是NaHSO3,被氧化的元素是碘元素
B.b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HSO3-+IO3-+3OH-═3SO42-+I-+3H2O
C.c点到d点的反应中共转移0.6mol电子
D.往200mL 1 mol/L的KIO3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反应开始时的离子方程式是:5HSO3-+2IO3-═I2+5SO42-+3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aOB.Cl2C.H2SO4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4和O2互为同位素
B.O4转化O2为物理变化
C.18O是氧元素的一种核素,它的中子数是8
D.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O4气体和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的硫酸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的NaOH溶液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H++2e-=H2↑.
(2)写出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Al+4OH--3e-=AlO2-+2H2O,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若乙装置设计为氢气燃料电池,两极改为惰性电极,则负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
若乙装置设计为甲烷燃料电池,两极改为惰性电极,则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