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A+无电子,B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能引起温室效应,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E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F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电子.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Ⅷ族;F+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
(2)化合物BD(CA22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1mol该分子中σ键数目为7NA个,该物质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与H2O形成分子间氢键.
(3)ACD3中阴离子CD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根据等电子体原理,BD分子的电子式为,E与BD形成的化合物E(BD)5熔点253K,沸点376K,其固体属于分子晶体.
(5)将F单质粉末加入到CA3的浓溶液中,并通入D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8NH3?H2O+O2═2[Cu(NH34](OH)2+6H2O.

分析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A+无电子,则A为H元素;B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能引起温室效应,则B为碳元素;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则D为O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C为N元素;E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则E为Fe;F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电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1=29,故F为Cu.

解答 解: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A+无电子,则A为H元素;B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能引起温室效应,则B为碳元素;D原子核外电子有8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则D为O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C为N元素;E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则E为Fe;F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电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1=29,故F为Cu.
(1)E为F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Ⅷ族,Cu+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Ⅷ族;1s22s22p63s23p63d10
 (2)化合物CO(NH22中,碳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3,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1mol该分子中σ键为7mol,即含有7NA个σ键,该物质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与H2O形成分子间氢键,
故答案为:sp2杂化;7NA;与H2O形成分子间氢键;

(3)阴离子NO3-中N原子孤电子对数=$\frac{5+1-2×3}{2}$=0,价层电子对数=3+0=3,故其空间构型为 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
(4)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与N2分子互为等电子体,而结构相似,则CO的电子式为,Fe与CO形成的化合物Fe(CO)5熔点253K,沸点376K,熔沸点比较低,符合分子晶体性质,其固体属于分子晶体,
故答案为:;分子;
(5)将Cu单质粉末加入到NH3的浓溶液中,并通入O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8NH3?H2O+O2═2[Cu(NH34](OH)2+6H2O,
故答案为:2Cu+8NH3?H2O+O2═2[Cu(NH34](OH)2+6H2O.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判断、化学键、氢键、等电子体、晶体类型与性质、配合物等,是对物质结构主干知识的综合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CuCl晶体呈白色,熔点为430℃,沸点为1490℃,见光分解,露置于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难溶于水、稀盐酸、乙醇,易溶于浓盐酸生成H3CuCl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s)+3HCl(aq)?H3CuCl4(aq).
(1)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CuCl,反应原理为:
2Cu2++SO2+8Cl-+2H2O═2CuCl43-+SO${\;}_{4}^{2-}$+4H+
CuCl43-(aq)?CuCl(s)+3Cl-(aq)

①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②装置B中反应结束后,取出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得到CuCl晶体.
混合物$→_{i}^{冷却}$$→_{ii}^{倒入溶有SO_{2}的水中}$$→_{iii}^{过滤}$$→_{iv}^{洗涤}$$→_{v}^{干燥}$CuCl晶体
操作ⅱ的主要目的是促进CuCl析出、防止CuCl被氧化
操作ⅳ中最好选用的试剂是水、稀盐酸或乙醇.
③实验室保存新制CuCl晶体的方法是避光、密封保存.
④欲提纯某混有铜粉的CuCl晶体,请简述实验方案:将固体溶于浓盐酸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大量水,过滤、洗涤、干燥.
(2)某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测定高炉煤气中CO、CO2、N2和O2的百分组成.
已知:
i.CuCl的盐酸溶液能吸收CO形成Cu(CO)Cl•H2O.
ii.保险粉(Na2S2O4)和KOH的混合溶液能吸收氧气.
①D、F洗气瓶中宜盛放的试剂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CuCl的盐酸溶液.
②写出保险粉和KOH的混合溶液吸收O2的离子方程式:2S2O42-+3O2+4OH-=4SO4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2 L密闭容器中将4 mol气体A和2 mol气体B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3A(g)+2B(g)?xC(g)+2D(g).2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1.6mol C,又测得反应速率v(D)=0.2mol/(L•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4B.B的转化率为60%
C.A的平衡浓度是2.8mol/LD.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0.94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氯元素可以形成HClO、HClO2、HClO3、HClO4多种含氧酸.
(1)H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3;已知常温下HClO2的电离常数Ka=1.0×10-2,则1.0mol•L-1NaClO2溶液的pH 约为8.
(2)实验室常用Ba(ClO32溶液稀硫酸反应制HClO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O32+H2SO4═BaSO4↓+2HClO3;将反应后溶液在减压下浓缩可得到30%的HClO3溶液,选择减压浓缩的可能原因是:防止HClO3分解.
(3)KClO3是焰火、照明弹等的主要成分.以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用下述装置生产KClO3
①a电极的电极名称是阳极;电解过程中产生ClO3-的电极反应式为:Cl-+6OH--6e-=ClO3-+3H2O;
②当电路上转移0.6mol 电子时,交换膜右侧电解质溶液质量减少10.8g.
③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解液与KCl溶液混合即可反应析出KClO3晶体,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干燥即可获得KClO3晶体粗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原子2p能级上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EC2与BC2-为等电子体,D基态原子有11种运动状态的电子,F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填元素符号).A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2,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VIA族.
(2)科学家成功地在高压下将AC2转化为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该晶体中A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3)D+、AB-、F6+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D3F(AB)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配位键、共价键,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Cr(CN)6]3-
(4)“酒精检测仪”中有红色FC3和少量H2SO4,检测酒驾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一段时间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通入一定量氦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也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分离以下三组混合物:①汽油和水  ②乙醇和水  ③碘和水,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交通运输部在南海华阳礁举行华阳灯塔和赤灯塔竣工发光仪式,宣布两座大型多功能灯塔正式发光并投入使用.灯塔可用镁海水电池提供能源,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海水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为铁、铜、石墨等电极
B.每转移2 mol电子,2mol H+由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H+═2H2O
D.该电池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成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熔融的氯化钠B.CO2C.食盐水D.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