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5.6LN2含有n个氮分子,则NA一定约为4n
B.18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是8NA
C.在100mL0.5mol/L盐酸溶液中含有氯化氢分子数为0.05 NA
D.23g Na+含有10mol电子

分析 A.气体的Vm不能确定;
B.18g水为1mol,含有10mol电子;
C.HCl为强电解质;
D.计算23g钠离子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电子数目.

解答 解:A.条件未知,气体的Vm不能确定,不能计算NA,故A错误;
B.18g水为1mol,水分子含有10个电子,则1mol水含有10mol电子,故B错误;
C.HCl为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故C错误;
D.23g钠离子为1mol,则含有10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物质的构成,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6.02×1022个Na+,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0.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3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2.4kJ
B.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1mol氦气,平衡向左移动
C.降低温度和缩小容器体积均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0%,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族
2
3
4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大于”、“小于”、“等于”.
第一电离能:②大于③;电负性:②小于③;非金属性:①小于⑦;离子半径:④小于⑥.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ClO4;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Al (填元素符号);写出其最高价氧化物与⑨的最高价氧化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B.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因此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C.分馏煤焦油可以得到苯和甲苯,说明煤中含有苯和甲苯等芳香烃
D.乙烯、苯、四氯化碳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湿法冶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若向ag含杂质的铁粉中(假设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加入1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6.8g干燥固体,同时得到一种不饱和溶液(滤液损失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2)根据硫酸铜质量列出求解样品中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frac{56}{x}$=$\frac{160}{160g×10%}$;
(3)a的数值为6.
(4)若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40.8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6%;
(5)工业上若要得到120t上述铁粉,需要含杂质(杂质不含铁元素)20%的赤铁矿的质量是200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用铂作电极电解AlCl3溶液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3++6Cl-+6H2O$\frac{\underline{\;电解\;}}{\;}$2Al(OH)3↓+3H2↑+3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B.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全部蒸干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化工原料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_{H_{2}SO_{4}加热}^{Na_{2}Cr_{2}O_{7}}$CH3CH2CH2CH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 9微溶
正丁醛75.70.801 7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 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C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再将有机层干燥、蒸馏后得正丁醛2.0g.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的理由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4)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5)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5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