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对于下列四幅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盐酸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的有关曲线,图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 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3CH3→CH2=CH2 (g)+H2(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酸碱中和的时候pH会突变;
B.曲线表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上各点都是平衡点;
C.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D.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 解:A.用0.1 mol•L-1NaOH滴定20 mL 0.1 mol•L-1HCl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pH会突变,故A错误;
B.曲线表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上各点都是平衡点,故B错误;
C.开始时没有锰离子,所以反应速率较小,随着反应的进行,高锰酸根离子被草酸还原生成锰离子,导致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锰离子物质的量迅速增大,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图象分析,为高频考点,涉及酸碱中和滴定、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反应热等知识点,明确反应原理及曲线含义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酸碱中和时pH值的突变,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醇分子间脱水可以生成醚,如:2CH3CH2OH$→_{140℃}^{浓硫酸}$CH3CH2OCH2CH3+H2O,分子式为C3H80的醇发生分子间脱水可以生成醚额种类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2种B.3种C.4种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均足量),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和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上.将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
(1)①Ⅰ试管和Ⅱ试管中分别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CO32-+2H+═CO2↑+H2O
②两支试管中的现象为两支试管中都产生气泡,但装有NaHCO3的试管中反应速率快得多
③两试管中气球大小(不包含试管)体积之比约为Ⅰ:Ⅱ=42:53(填最简单整数比)
④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甲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50mL水2.5gNaHCO3固体20℃18.5℃
35mL水3.2gNa2CO3固体20℃23.3℃
35mL稀盐酸含2.5gNaHCO3
饱和溶液15mL
20℃18.8℃
50mL稀盐酸含3.2gNa2CO3
饱和溶液15mL
20℃21.2℃
50mL稀盐酸2.5gNaHCO3固体20℃17.4℃
50mL稀盐酸3.2gNa2CO3固体20℃24.4℃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形纸槽)、气球、环形玻璃搅拌棒、胶头滴管、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温度计和托盘天平.
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三条结论:
a:NaHCO3的溶解是吸热(吸热或放热)过程
b: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吸热或放热)反应;
C:NaH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吸热或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离子组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且加入相应试剂后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选项离子组加入试剂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Fe2+、NO3-、K+稀H2SO43Fe2++NO3-+4H+═3Fe3++NO↑+2H2O
BFe3+、I-、ClO-NaOH溶液Fe3++3OH-═Fe(OH)3
CMg2+、HCO3-、Cl-NaOH溶液HCO3-+OH-═CO32-+H2O
DAl3+、Cl-、NO3-稀氨水Al3++3OH-═Al(OH)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设计、操作或实验现象不合理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乙炔时,用饱和食盐水代替蒸馏水,以得到平稳的气流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可向水解样品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做银镜反应的实验
D.钠和乙醇的反应现象,钠沉在试管底部,有气泡,反应缓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1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③④⑤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2O>H2S (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②含有12个中子的核素的化学符号2311Na
(3)M、N两种化合物均由①②③④四种元素组成,写出此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SO3-═SO2↑+H2O.
(4)X、Y、Z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相邻,Y与Z也相邻;X、Y和Z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X、Y、Z三种元素有的是上表中编号①~⑤的元素,有的不是,不是①~⑤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X、Y、Z和①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2﹕4﹕1﹕8,该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5)某同学受镧系、锕系元素排列方式的启发,将元素周期表设计成下列更简明的形式,把118种元素全部排列在内,图2除A、B、C、D外每个位置只表示一种元素.则该图的A位置包含11(填数字)种元素.C位置中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金属元素是(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B.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吸热反应是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
D.根据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可判断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关同位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微粒的互称
B.电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的多种原子间的互称
C.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微粒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间的互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 1~8 重复出现
B.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
C.第3周期中,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D.随核电荷数递增,ⅦA族元素单质熔、沸点升高,碱金属元素单质熔、沸点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