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现象及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现象 | 解释 |
A | Cl2在H2中点燃,瓶口有白雾 | 生成HCl极易溶于水 |
B | 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析出白色晶体 | 生成NaHCO3溶解度小析出 |
C | 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 | Al和浓硝酸不反应 |
D | 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一上月考二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H2O2的质量为34g·mol-1
B.C2H5OH的摩尔质量为4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1 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6.02×1023个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上月考三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向结合的可充电电池。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图2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水得到了循环使用
B.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0.56LO2(标准状况下)
C.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H++4e-=2H2O
D.图2中电子从c极流向d极,提供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
B.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存在
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I.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初始pH | pH=2.5 | pH=4.5 |
NO3-的去除率 | 接近100% | <50% |
24 | 接近中性 | 接近中性 |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
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 。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Fe2+直接还原NO3-;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 对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 。
II.高铁酸钠Na2FeO4 是一种新型净水剂。
(4)高铁酸钠主要通过如下反应制取:2Fe(OH)3+3NaClO+4NaOH= 2Na2FeO4+3X+5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5)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请写出高铁酸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辽宁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还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可用于制熔点较高的金属
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高三上月考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芳香族化合物G与互为同分异构体,G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则G可能的结构有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黑龙江牡丹江高级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原电池工作时负极质量一定减少
C.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氢气
D.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