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晶体熔化时,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  )
A.氯化钠B.晶体硅C.D.烧碱

分析 化学变化中化学键一定被破坏,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电离时化学键被破坏,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破坏,故A不选;
B.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故B不选;
C.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不变,故C选;
D.烧碱属于离子晶体,熔化时,离子键破坏,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变化过程中化学键是否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分子晶体的三态变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用作基准物质.它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加热、遇酸均易分解.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省略).

实验步骤如下:
①加热装置A,控制反应速率,使A中产生的气体均匀的通入B中,同时不断搅动,加热.
②当溶液的pH接近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
③将反应后的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蒸发浓缩,到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再经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将晶体放入烘箱中,在40℃左右干燥50~60min,得到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在装置B中反应生成Na2S2O3,已知反应中只有一种变价元素,则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CO32-+4SO2$\frac{\underline{\;\;△\;\;}}{\;}$3S2O32-+CO2
(2)步骤②当溶液的pH接近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的原因是Na2S2O3遇酸易分解,二氧化硫过量会使溶液的酸性增强,使产率降低.
(3)若要停止A中的化学反应,除熄灭酒精灯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将铜丝抽离液面.
(4)完成步骤③中的两处实验操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为探究实验后装置C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该实验小组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供选择的试剂为:Al(OH)3粉末、酚酞试液、稀硫酸、稀硝酸、Ba(NO32溶液
 
序号
 操作及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Al(OH)3粉末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溶液,振荡,白色粉末溶解
 溶质中一定含有NaOH
 ② 取2n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水,氯水褪色丙有气泡产生,再滴加几滴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质为NaOH和
Na2CO3、Na2SO3
 取2mL溶液于试管中,若
先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气泡,再滴入几滴B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
 溶质为为NaOH和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从D管口向A中通入空气(鼓气).
(3)若将B中品红溶液换成溴水,通入一段时间后溴水褪色,这说明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不同意,(填“同意”或“不同意”),说明理由SO2+Br2+2H2O=4H++2Br-+SO4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NO分子曾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但随着“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功能的发现,现在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明星分子”,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尾气中所含的NO是如何产生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相关原因N2+O2$\frac{\underline{\;放电\;}}{\;}$2NO.
(2)在含有Cu+的酶的活化中心,亚硝酸根离子(NO2-)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NO2-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NO的离子方程式:Cu++NO2-+2H+=Cu2++NO↑+H2O.
(3)一定条件下NO可转化为N2O和另一种红棕色气体,方程式为3NO=N2O+NO2
(4)镁铁混合物4.9g,溶解在过量的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NO气体.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则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l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CH=CH2B.CH2=CH-CNC.CH2=CH-C(CH3)=CH2D.CH2=CH-CH=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Cu2+、SO42-、Cl-B.Ca2+、Na+、CO32-、NO3-
C.Na+、K+、Cl-、MnO4-D.Na+、Ba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能产生气体且丙中现象正确的是(  )
试管中的现象
A浓氨水生石灰Al(SO43溶液先沉淀后消失
B浓硫酸亚硝酸钠氢硫酸溶液出现浑浊
C浓硝酸淀粉KI溶液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溶液仍为无色
D浓盐酸二氧化锰含有KSCN的FeCl2溶液溶液变红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A.pH=5的NH4Cl溶液B.pH=5的NaHSO4溶液
C.pH=5盐酸溶液D.pH=8的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草酸二酯是荧光棒成分,发光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氧化草酸二酯产生能量,该能量被传递给荧光物质后便发出荧光,草酸二酯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草酸二酯的分子含两种官能团
B.草酸二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草酸二酯中苯环上氢原子被一个溴原子取代的产物只有一种
D.1mol草酸二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