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过量的Fe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一定温度下为加快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氢气的量,可向其中加入少量的(  )
A.CuSO4晶体B.Cu(NO32晶体C.CH3COOK固体D.SO3固体

分析 适当增大稀硫酸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形成原电池等都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则改变条件时不能降低氢离子总物质的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Fe能置换出Cu,Fe、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硫酸电离出氢离子总物质的量,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氢气的量,故A正确;
B.加入硝酸铜后相当于含有硝酸,Fe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不是氢气,所以降低氢气的量,故B错误;
C.加入醋酸钾后生成醋酸,醋酸是弱电解质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C错误;
D.加入三氧化硫固体,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增大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加快,但生成氢气质量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明确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有机化合物G常用作香料.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分子式为C5H8O,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CH3CH2CH=CH2$\stackrel{NBS}{→}$CH3CHBrCH=CH2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溴原子.
(2)B→C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检验M是否已完全转化为N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滴加稀NaOH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至沸,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M已完全转化为N,否则M未完全转化为N.
(5)满足下列条件的L的同分异构体有1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3的结构简式为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以1-丁醇和NBS为原料制备顺丁橡胶()的合成路线:CH3CH2CH2CH2OH$→_{△}^{浓硫酸}$CH3CH2CH=CH2$\stackrel{NBS}{→}$CH3CHBrCH=CH2$→_{△}^{NaOH醇溶液}$CH2=CHCH=CH2
$\stackrel{一定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氮、磷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态16N中,其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是哑铃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
(2)碱性肥料氰氮化钙(CaCN2)的组成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Ca,CaCN2和H2O可发生如下反应:CaCN2+2H2O=NH4CN+Ca(OH)2,则NH4CN中含有5个δ键和2个π键.
(3)化合物(CH33N能溶于水,试解释其原因(CH33N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CH33N与水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化合物(CH33N与盐酸反应生成[(CH33NH]+,该过程新生成的化学键为配位键.
(4)阳离子[(CH33NH]+和阴离子A可按个数比4:1组成化合物,阴离子A的结构如图1所示:

则S原子以sp3杂化方式与Ge结合,阴离子A的化学式为[Ge4S10]4-
(5)BP是一种耐磨材料,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如图2),已知晶体中B与P原子的最近距离为apm,则该晶体密度的表达式为$\frac{4×42}{{N}_{A}×(\frac{4a}{\sqrt{3}}×1{0}^{-10})^{3}}$g•cm-3(不需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请回答下列涉及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问题:
(1)第2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B与N之间的元素有3种.
(2)某元素位于第4周期Ⅷ族,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碳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则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图1),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K2CuCl3

(4)氮化硼(BN)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可作高温润滑剂.立方相氮化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它们的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

①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bc(填序号);
a.立方相氮化硼含有σ键和π键,所以硬度大
b.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作用力小,所以质地软
c.两种晶体中的B-N键均为共价键
d.两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
②六方相氮化硼晶体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其原因是六方相氮化硼晶体的片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电子.
(5)如图3,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碳化硅晶胞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周围与其距离最近的硅原子有4个,与碳原子等距离最近的碳原子有12个.已知碳化硅晶胞边长为a pm,碳化硅的密度为$\frac{1.6×1{0}^{32}}{{a}^{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a(OH)2微溶于水,所以Ca(OH)2是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可能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C.Cu、NaCl溶液不是电解质,所以是非电解质
D.SO3溶于水后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①NH3•H2O、②CH3COOH、③HCl、④NH4 Cl四种溶液.
(1)已知CH3COOH溶液的pH=3,其电离度为1%.
(2)上述①③④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由大到小排序④①③.(填序号)
(3)①溶液和③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离子方程式表示)NH4++H2O?NH3● H2O+H+.此时,该混合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D.
A.c(Cl-)>c(H+)>c(NH4+)>c(OH-)    
B.c(Cl-)=c(NH4+)>c(OH-)=c(H+
C.c(NH4+)+c(NH3•H2O)=0.1mol•L-1
D.c(H+)=c(NH3•H2O)+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电极均为Cu,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B.电流方向:电极Ⅳ→→电极Ⅰ
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把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只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K2SO4  HCl  BaCl2B.Na2CO3  K2SO4  KCl
C.FeCl3  NaCl  KOHD.CuSO4  HCl  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醋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弱酸.
Ⅰ常温下在pH=5的醋酸稀溶液中,醋酸电离出的c(H+)的精确值是10-5-10-9 mol•L-1
Ⅱ某同学用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00mL某浓度的CH3COOH溶液
(1)部分操作如下:
①取一支用蒸馏水洗净的碱式滴定管,加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记录初始读数
②用酸式滴定管放出一定量待测液,置于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2滴甲基橙
③滴定时,边滴加边振荡,同时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请选出上述操作中存在错误的序号①②③.上述实验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中用到的相同仪器烧杯(或烧杯和胶头滴管).
(2)某次滴定前滴定管液面如图1所示,读数为0.80mL.
(3)根据正确实验结果所绘制的滴定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1.7c(CH3COOH),点③所示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Na+).计算醋酸的电离常数1.7×10-5mol•L-1,该CH3CO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7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