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

已知:乙醇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与HBr反应得到溴乙烷(CH3CH2Br),二者某些物理性质如下 表所示:

溶解性(本身均可作溶剂)

沸点(℃)

密度(g/mL

乙醇

与水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78.5

0.8

溴乙烷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8.4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生成目标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

3)反应完毕后,U形管内的现象是______;分离溴乙烷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4)简述实验中用纯铁丝代替铁粉的优点:______

5)实验完成后,某同学在溴乙烷中加入NaOH乙醇溶液并加热,为判断其发生的是水解 反应还是消去反应,该同学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

方案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方案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则有关上述实验方案的叙述_____

A 方案甲正确 B 方案乙正确 C 两个方案都不正确

【答案】C2H5OH+HBrC2H5Br+H2O 导气、冷凝、回流 U形管底部产生无色的油状液体 分液漏斗、烧杯 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不反应时上拉铁丝,反应时放下铁丝 C

【解析】

(1)HBr和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目标产物溴乙烷和水;

(2)导管a的作用是导气、冷凝、回流;

(3)根据表格数据,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据此分析;溴乙烷与水蒸气不相溶;

(4)结合可随时控制反应进行分析;

(5)方案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褪色;

方案乙:溶液中有溴离子存在,溴离子能够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以此来解答。

(1)HBr和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目标产物溴乙烷和水,B中发生反应生成目标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HBrC2H5Br+H2O

(2)导管a的作用是导气、冷凝、回流;

(3)反应完毕后,U形管内的现象是底部有油状液体;溴乙烷与水蒸气不相溶,混合物可利用分液操作进行分离,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

(4)实验中用纯铁丝代替铁粉的优点: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不反应时上拉铁丝,反应时放下铁丝,而铁粉添加后就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5)方案甲:由于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够与溴能够反应使溴水褪色,所以无法证明反应类型,故方案甲错误;

方案乙:由于两种反应的溶液中都有溴离子存在,溴离子能够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无法判断反应类型,故方案乙错误;

答案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终出现黑色沉淀。已知有关物质的溶度积Ksp(25)如表所示:

AgCl

AgI

Ag2S

Ksp

1.8×1010

8.3×1017

6.3×105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B.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C.AgCl固体分别在等浓度的氯化钾和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D.25℃时,在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利用FeSO4制备还原铁粉的工业流程如下:

实验室中可用FeSO4(用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和NH4HCO3在如下装置模拟上述流程中的转化环节。

1)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B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NH4HCO3盛放在装置________中。

2)实验过程中,欲将生成的Fe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FeSO4溶液要现用现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检验久置的FeSO4是否变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干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脱去游离水,该过程中会有少量FeCO3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O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取干燥后的FeCO3样品12.49 g,与炭混合后焙烧,最终得到还原铁粉6.16 g,计算样品中杂质FeOOH的质量:________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Ag++ 2NH3·H2OAg(NH3)2+ 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 (s)Ag+(aq)Cl(aq)

B. 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

C. 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D. 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碳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得碳酸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7.357.45,其中含碳微粒以HCO3H2CO3为主

B.除去NaCl溶液中Na2CO3的方法是向其中加入盐酸至pH7

C.pH10的溶液中cH)+cNa)=cHCO3)+2cCO32)+cOH

D.CO2通入NaOH溶液制取Na2CO3,应大约控制pH>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合物G是一种有机材料的中间体。 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RCHO + R′CHO

RCHO+R′CH2CHO + 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芳香化合物B的分子式为 _______

2D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

3)由D生成E的第①步反应类型为______

4)写出F生成G的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G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化合物Y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同 分异构体有____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

②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6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表示:以相同的滴速分别向同体积的蒸馏水和0.1 mol/L CuSO4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氯离子浓度随氯化钠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Cu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结合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已知:CuSO4溶液中存在平衡XCu2++4H2O[Cu(H2O)4]2+(蓝色)

CuCl2溶液呈绿色,溶液中存在平衡Y4Cl-+[Cu(H2O)4]2+[CuCl4]2-+4H2O

A.平衡Y是图1中两条曲线没有重合的主要原因

B.由图2可知平衡Y为吸热反应

C.平衡X是无水硫酸铜粉末和硫酸铜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

D.CuCl2溶液加水稀释,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以4H4IO22I22H2O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因素。

实验

气体a

编号及现象

HCl

.溶液迅速呈黄色

SO2

.溶液较快呈亮黄色

CO2

.长时间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

空气

.长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1)实验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用CCl4萃取Ⅰ、Ⅱ、Ⅲ、Ⅳ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2)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Ⅰ、Ⅲ的溶液变蓝;Ⅱ、Ⅳ的溶液未变蓝。溶液变蓝说明Ⅰ、Ⅲ中生成了_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I2易溶于KI溶液。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Ⅰ、Ⅲ的萃取现象。

现象x______________

4)针对Ⅱ中溶液未检出I2的原因,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溶液中cH)较小。小组同学认为此假设不成立,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假设2O2只氧化了SO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假设3I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

5)设计下列实验,验证了假设3,并继续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i.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滴入品红,红色褪去。

ii.取Ⅱ中亮黄色溶液,加热,黄色褪去,经品红检验无SO2。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大量AgI沉淀,长时间静置,沉淀无明显变化。

iii.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控制一定电压和时间进行电解,结果如下。

电解时间/min

溶液

阳极

阴极

t1

黄色变浅、有少量SO42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H2

溶液无色、有大量SO42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H2

结合化学反应,解释上表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

6)综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关系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E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_______

(3)MnO2在反应和反应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