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三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②冷凝管;⑤分液漏斗;
(2)B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该用玻璃棒引流;
(3)若利用装置A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蒸馏,还缺少的仪器有温度计,实际操作时冷凝水由g(填f或g)口通入.

分析 (1)由图及仪器的结构可知仪器的名称;
(2)B为过滤装置,需要引流;
(3)装置A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A为蒸馏装置,需要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冷却水在冷凝管中下进上出.

解答 解:(1)由图可知,②为冷凝管,⑤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冷凝管;分液漏斗;  
(2)B为过滤装置,需要引流,则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该用玻璃棒引流;   
(3)若利用装置A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蒸馏,还缺少的仪器有温度计,实际操作时冷凝水由g口通入,
故答案为:蒸馏;温度计;g.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仪器的使用、混合物分离实验操作和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分离提纯实验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B.铜盐溶液都有毒,Cu2+能使蛋白质变性
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CaCl2和Ca(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已知氨气的化学式是NH3,其摩尔质量为17g/mol;6.8g NH3的物质的量为0.4mol,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L,其含NH3分子的个数为2.408×1023,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7.224×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系物的是(  )
A.CH4和CH3(CH22CH3B.CH3CH3和CH3CH2CH3
C.CH2=CH2和CH2=CHCH3D.CH3(CH22CH3和CH3CH(CH3)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3.2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盐酸
C.用450mL的容量瓶配制450mL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化学与环境、生活、科研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B.铅笔芯含铅,儿童使用铅笔时如果用嘴吮咬能够引起铅中毒
C.PM2.5颗粒(微粒直径约为2.5×l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D.自来水厂可使用Na2FeO4进行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以下元素属于P区的是(  )
A.FeB.NaC.PD.L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钠是一种具有强还原性的金属,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C.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D.小苏打受热易分解,常用于做面包发酵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I、污水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还含有少量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加入沉淀剂使其沉淀.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沉淀剂的是AC
A.氨水      B.硫化氢气体
C.硫酸钠溶液D.纯碱溶液
II、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  气.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液化、分馏,与碳反应后除去CO2;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2O$\frac{\underline{\;高温\;}}{\;}$CO+H2,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剂}}{△}$CO+3H2
(2)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合成塔,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 $?_{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
(3)设备B的名称冷凝塔或冷凝器,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n(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好;
(4)设备C的作用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
(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CO(g)+H2O(g)═CO2 (g)+H2 (g),已知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1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