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的实验方法是( )
A.放入O2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CO2和H2O
B.放入银氨溶液中微热,都不发生银镜反应
C.加入浓H2SO4后微热,都脱水变黑
D.分别放入H2SO4中煮沸几分钟,用NaOH溶液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新制Cu(OH)2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白色的Fe(OH)2沉淀。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些含羟基的药物具有苦味,如下所示结构的氯霉素:。此药物分子中碳链末端羟基(—OH)中的氢原子换成来自棕榈酸中的原子团,苦味消去,成为便于口服的无味氯霉素。以下关于无味氯霉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是棕榈酸的盐类
B.它是棕榈酸的酯类
C.它的水溶性变差,所以苦味消失
D.它的水溶性变良,所以苦味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厂利用一种天然产物进行发酵,发现发酵液中含有U、V、W、X等多种化合物。已知:①U和W均可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金属银,而且U是一种单糖。②V是单官能团化合物,其碳原子数和X相同。V在浓硫酸作用下经加热得到Y,Y可以使溴水褪色。③V经缓和氧化可生成W。④V和X在少量浓硫酸作用下经加热可以得到Z。⑤X的组成为C 40%、H 6.7%、O 53.3%,X含有一个羧基,450 mg X与25 mL 0.20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X也可与乙酸起酯化反应。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符合U的一种可能的单糖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X的分子式是_____,其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3)V、W、Y、Z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分别是:V__________,W____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____,Z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醋酸。A、B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
(1)A、B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________。
(2)1个B分子中应该有________个氧原子。
(3)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4)B可能的三种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氧化物 | 酸 | 碱 | 盐 | |
A. | Fe3O4 | CH3COOH | NH3·H2O | (NH4)2SO4 |
B. | SO2 | H2SO4 | NaOH | Na2O2 |
C. | CO | HNO3 | Cu2(OH)2CO3 | FeSO4 |
D. | H2O | NaHSO4 | Ba(OH)2 | Na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