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其相应的元素原子能形成X2Y 共价化合物的是
A. 11与16 B. 1与8 C. 12与17 D. 6与8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 蔗糖变成疏松多空的海绵状碳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
B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C | 向盛Na2SiO3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 2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 非金属性:Cl>Si |
D |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蓝色沉淀 | Cu(OH)2的Ksp比Mg(OH)2的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鉴定卤代烃中所含有的卤素原子,现有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入AgNO3 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 ③加热
④加入5ml4mol/LNaOH溶液 ⑤加入5ml4mol/LHNO3溶液
A.②④③①⑤ B.②④③⑤① C.②⑤③①④ D.②⑤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石英、硅胶分别属于单质、酸性氧化物、酸
B.Na、Al、Cu可以分别用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C.氯化钠、冰醋酸、酒精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D.天然气、沼气和液化石油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 “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分类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_______。
A.Ag B.Cu C.Al D.Fe
(4)烧碱、纯碱均可吸收CO2,当含0.1mol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
①_______,② Na2CO3,③_________,④ NaHCO3
(5)将(4)中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在溶液中加盐酸,使溶液的pH=7,再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的机理为:2NO2(g)+O3(g)N2O5(g)+O2(g),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减小反应速率
C.达到平衡时,v(正)= v(逆)= 0
D.达到平衡时,NO2转化率为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201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要比2010年下降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CO2是导致酸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C.可用Na2CO3溶液捕捉(吸收)CO2
D.使用氢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CO2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一气体样品,可能含有NO2、NH3、O2和CO2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将集有气体样品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试管中液面上升,则原气体样品中不一定含NH3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木条未复燃,则原气体样品中一定不含O2
C.将一定体积气体样品缓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有白色沉淀,则原气体样品中一定不含CO2
D.将一定体积气体样品缓缓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种盐,向所得盐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未见沉淀生成,则原气体样品中V(NH3):V(O2)=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中用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的方法不能制得氨气
B. 中和滴定实验中,所用滴定管和锥形瓶均不能用待装液润洗
C. 在加热的情况下,烧瓶中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3
D. 将KI和FeCl3溶液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变紫色,说明氧化性: Fe3+> 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