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pH计测定酸碱度,结论为pH为1或13 | |
B. | 加入NaHCO3粉末,可能生成CO2 | |
C. | 加人铝片,一定能生成H2 | |
D. | 滴人NaOH溶液,-lg[OH-]一定减小 |
分析 A、25℃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I•L-1,则水电离出的c(OH-)也为1.0×10-13 moI•L-1,即说明水的电离被抑制,据此分析;
B、此溶液的pH可能为1或13;
C、铝能和酸溶液(除硝酸外)和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D、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不明确.
解答 解:A、25℃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I•L-1,则水电离出的c(OH-)也为1.0×10-13 moI•L-1,即说明水的电离被抑制,故此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当为酸溶液时,由于溶液中的c(OH-)=1.0×10-13 moI•L-1,则c(H+)=1.0×10-1 moI•L-1,故pH=1;当为碱溶液时,由于溶液中的c(H+)=1.0×10-13 moI•L-1,则溶液的pH=13,故pH可能为1或13,故A正确;
B、由于溶液的pH可能为1或13,当pH=1时,此溶液为酸性溶液,故加入NaHCO3粉末,可能生成CO2,故B正确;
C、由于此溶液可能为酸溶液或碱反应,铝能和酸溶液(除硝酸外)或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但若此酸溶液为硝酸溶液,则和铝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故C错误;
D、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不明确,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的c(OH-)变化不明确,故溶液中的-lg[OH-]变化不明确,故D错误.
故选CD.
点评 本题以水的电离为载体考查溶液pH的计算,明确促进或抑制水电离物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关系,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阳离子 | K+、Ag+、Mg2+、Ba2+ |
阴离子 | NO3、CO32-、SO42-、SiO32- |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果 |
Ⅰ |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 |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0.56L气体 |
Ⅱ |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 固体质量为2.4g |
Ⅲ | 在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序号 | 甲 | 乙 | 丙 |
① | HCl | CO2 | 少量NaAl(OH)4 |
② | CO2 | NH3 | 少量CaCl2 |
③ | N2 | NH3 | 少量AgNO3 |
④ | CO2 | SO2 | 过量Ba(NO3)2 |
⑤ | HCl | CO2 | 过量石灰水 |
A. | ②③④ | B. | ②④ | C. | ①③ | D. | 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Fe粉中混有Cu粉杂质--稀硫酸 | B. | FeCl3溶液中混有FeCl2杂质--Cl2 | ||
C. | Cu粉中混有CuO杂质--H2 | D. | 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杂质--C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食醋 | B. | 酒精 | C. | 食盐 | D. | 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N2H4(g)+N2O4(g)=3N2(g)+4H2O(g);△H=-(b+a) kJ/mol | |
B. | N2H4(g)+$\frac{1}{2}$N2O4(g)=$\frac{3}{2}$N2(g)+2H2O(g);△H=-(2b+a)kJ/mol | |
C. | 2N2H4(g)+N2O4(g)=3N2(g)+4H2O(g);△H=-(a-2b) kJ/mol | |
D. | 2N2H4(g)+N2O4(g)=3N2(g)+4H2O(g);△H=-(b-a) kJ/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