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分)稀硝酸和足量的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Fe + 8HNO3 = 3Fe(NO3)2+ 2NO↑+ 4H2

(1)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2)请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Fe +8HNO3 = 3Fe(NO3)2+2NO↑+4H2O

(3)若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NO气体,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答案】

(共6分)  (1)HNO3;   Fe(NO3)2       (各1分)

(2) (2分)

(3)0.5 mol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反应放热化学方程式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失去2个电子;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2价,得到3个电子,所以硝酸是氧化剂,硝酸亚铁是氧化产物。

(2)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3)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所以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5mol。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计算和表示

点评: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试题难易适中,侧重能力的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关键是准确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根据有关概念判断即可。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则一般利用电子的得失守恒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甲同学釆用如图Ⅰ所示装置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NO气体

(1)写出试管内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的溶液呈
绿
绿
色;收集气体的试管内的气体呈

(3)乙同学认为甲虽然收集到的气体是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说明反应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他的理由是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2NO+O2=2NO2

(4)丙同学釆用如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同学的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问题
1从U型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满U型管右端 ∥/
2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型管右端,观察现象 现象是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3待反应停止后打开胶塞,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是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5)从环保的角度看,丙同学的实验存在的缺陷是
将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将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6)丁同学用图Ⅲ所示装置代替图Ⅱ中U型管右端的附有铜丝的胶塞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将一氧化氮气体排入分液漏斗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丙同学实验的第
3
3
步骤的相同.丁同学要将一氧化氮气体排入分液漏斗中应进行的正确操作是①
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待液面与胶塞接触时立即关闭活塞
待液面与胶塞接触时立即关闭活塞

(7)实验结束后丁同学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并充分振荡,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 HNO3+NO
3NO2+H2O=2 HNO3+NO

(8)若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不考虑NO2的反应),试回答:
①若铜与硝刚好反应完全,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86mol﹒L-1
10.86mol﹒L-1

②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3a﹒V +0.5
 0.14 
mol/L
10-3a﹒V +0.5
 0.14 
mol/L

③已知NO和NO2的混合气与足量氧气混合后能被水完全吸收成硝酸,则要使上述11.2L气体完全被水吸收成硝酸,理论上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
5.71
5.71
升.(保留两位小数);解题过程:
设生成的一氧化氮为xmol,二氧化氮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组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设生成的一氧化氮为xmol,二氧化氮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组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常观察到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先为浅红棕色,其原因是
 

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生成的气体的颜色,可在往稀硝酸中加入铜的同时,加入少量碳酸盐,那么加入少量碳酸盐的作用是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酸性不同的一元酸与足量镁带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同时测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配制浓度均为1mol?L-1盐酸和醋酸溶液;
②量取15.00mL 1mol?L-1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两个锥形瓶中;
③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a g,并系于铜丝末端;
④在广口瓶中装足量的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带浸入酸中(铜丝不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记录相关数据;
⑥反应结束后待温度恢复到室温,调整乙和丙中液面使二者处于同一平面,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 mL.
请你参与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15.00mL 1mol?L-1盐酸和醋酸溶液所用的仪器是
 

A.带刻度的烧杯  B.量筒  C.酸式滴定管   D.碱式滴定管
(2)步骤③中a的数值至少是
 
;步骤④中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与观察方法是:
 
;步骤⑤中应记录的数据是
 

(3)本实验装置丙中量筒的规格是
 
(填序号).
A.10mL    B.100mL    C.200mL      D.500mL
(4)若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在实验室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Vm=
 

(5)试简述速率不等的原因是
 
;铜丝不与酸接触的原因是
 

(6)试写出镁与醋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6分)稀硝酸和足量的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Fe + 8HNO3 = 3Fe(NO3)2+ 2NO↑+ 4H2
(1)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2)请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Fe +8HNO3 = 3Fe(NO3)2+2NO↑+4H2O
(3)若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NO气体,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6分)为了测定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做了如下测试:
(1) 取样品14.9克在空气中燃烧,并将生成的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测得浓硫酸增重4.5克,碱石灰增重17.6克。
(2) 取与上述等量的样品,先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测得生成淡黄色沉淀18.8克
(3) 实验测得该有机物的蒸气在同温同压下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74.5倍。
(4) 实验测得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5) 仪器测定该有机物不含脂环,含有支链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以下各空:
(1) 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