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用离子交换法从废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中回收钒工艺的主要流程如图1:

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表:
物质VOSO4V2O5NH4VO3(VO22SO4
溶解性可溶难溶难溶易溶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中含钒的主要成分为VOSO4 (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V2O5+SO32-+4H+═VO2++SO42-+2H2O
(3)反应②中1mo1KClO3参加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为6mol
(4)反应③的离子方程为NH4++VO3-=NH4VO3↓,该反应沉钒率的高低除受溶液pH影响外,还需要控制温度.根据图2判断最佳温度为80℃
(5)工业由V2O5,冶炼金属钒常用铝热剂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3V2O5+10Al $\frac{\underline{\;高温\;}}{\;}$6V+5Al2O3

分析 (1)根据废钒催化剂的组成及表中数据判断滤液主要成分;
(2)由题意和流程图可知反应①的目的,将V2O5 转化为可溶性的VOSO4,便于分离提纯;
(3)KClO3为氧化剂,可被还原生成氯离子;
(4)该工艺中反应③的沉淀率(又称沉钒率)是回收钒的关键之一,铵根离子和VO3-反应生成难溶性的NH4VO3
(5)铝与五氧化二钒反应生成钒与氧化铝.

解答 解:(1)废钒催化剂中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由于V2O5为难溶物,所以滤液中含钒的主要成分为VOSO4
故答案为:VOSO4
(2)反应①的目的是把难溶的五氧化二钒还原为溶于水的VO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2O5+SO32-+4H+═VO2++SO42-+2H2O,
故答案为:V2O5+SO32-+4H+═VO2++SO42-+2H2O;
(3)KClO3为氧化剂,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则1mo1KClO3参加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为6mol,故答案为:6mol;
(4)该工艺中反应③的沉淀率(又称沉钒率)是回收钒的关键之一,铵根离子和VO3-反应生成难溶性的NH4VO3,根据NH4VO3难溶于水,利用复分解反应沉淀VO3-,离子方程式为:NH4++VO3-=NH4VO3↓,根据图2判断最佳温度为沉淀率最高的,应为80℃.
故答案为:NH4++VO3-=NH4VO3↓;80℃;
(5)铝与五氧化二钒反应生成钒与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3V2O5+10Al $\frac{\underline{\;高温\;}}{\;}$6V+5Al2O3,故答案为:3V2O5+10Al $\frac{\underline{\;高温\;}}{\;}$6V+5Al2O3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回收与资源保护、铝热反应原理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正确分析、理解工业流程是解题关键,注意明确铝热反应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倒置一支试管,底部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后观察:
铁钉在逐渐生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铁钉生锈,铁钉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腐蚀
B.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则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C.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则铁钉发生的是析氢腐蚀
D.若试管内液面下降,则铁钉发生的是析氢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硫酸B.硝酸C.玻璃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3.2g氮的氧化物(NxO)中氧原子物质的量为0.3mol,该质量的NxO在标况下的体积为6.72L,x的值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frac{{K}_{W}}{c({H}^{+})}$=0.1molgL-1的溶液:Na+、K+、SiO32-、NO3-
B.加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D.通足量SO2后的溶液:Na+、NH4+、ClO-、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Fe3+(aq)+3SCN-(aq)?Fe(SCN)3(aq),某氯化铁和硫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Fe(SCN)3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Cl3(aq)与KSCN(aq)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3+(aq)+SCN-(aq)=Fe(SCN)3+(aq)△H>0
B.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V
D.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25℃时:
①H+(aq)+OH${\;}^{{\;}^{-}}$(aq)═H2O(l)△H1=-57.3kJ/mol
②HF(aq)+OH-(aq)═F-(aq)+H2O(l)△H2=-67.7kJ/mol
③Ba2+(aq)+SO42-(aq)=BaSO4(s)△H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1=-57.3kJ/mol是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中和热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盐酸量一定,氢氧化钠溶液量越多,中和热越大
C.HF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HF(aq)?H+(aq)+F-(aq)△H>0
D.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H=-114.6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铜 稀硫酸,也不溶于NaNO3溶液,但可溶于其混合液.现将1.92gCu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若要使铜完全溶解,理论上至少应加入NaNO3晶体的物质的量为(  )
A.0.02molB.0.045molC.0.06molD.0.08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证明某溶液中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是(  )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足量铁粉红色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