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1 Cu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lg c(Cu2+)与Na2S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Ksp(ZnS)=3×10-25
A. 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
B. 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
C. 该温度下,Ksp(CuS)=1×10-35.4
D. 向100 mL Zn2+、Cu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3 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
【答案】C
【解析】
向10mL0.1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发生反应:Cu2++S2-=CuS↓,Cu2+单独存在或S2-单独存在均会水解,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结合图象计算溶度积常数和溶液中的守恒思想,据此判断分析。
向10mL0.1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发生反应:Cu2++S2-=CuS↓,Cu2+单独存在或S2-单独存在均会水解,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溶液时滴加Na2S溶液的体积是10mL,此时恰好生成CuS沉淀,CuS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S(s)Cu2+(aq)+S2-(aq),已知此时-lgc(Cu2+)=17.7,则平衡时c(Cu2+)=c(S2-)=10-17.7mol/L,
A.Na2S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2c(S2-)+2c(HS-)+2c(H2S)=c(Na+),故A错误;
B.Cu2+单独存在或S2-单独存在均会水解,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时恰好形成CuS沉淀,此时水的电离程度并不是a,b,c三点中最大的,故B错误;
C.该温度下,平衡时c(Cu2+)=c(S2-)=10-17.7mol/L,则Ksp(CuS)=c(Cu2+)c(S2-)=10-17.7mol/L×10-17.7mol/L=10-35.4mol2/L2,故C正确;
D.向100mLZn2+、Cu2+浓度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3 mol·L-1的Na2S溶液,产生ZnS时需要的S2-浓度为c(S2-)==mol/L=3×10-24mol/L,
产生CuS时需要的S2-浓度为c(S2-)==mol/L=10-34.4mol/L,则产生CuS沉淀所需S2-浓度更小,优先产生CuS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g镁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大于
B.氯气溶于足量NaOH溶液,转移的电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D.常温常压下,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2A(g) B(g)+C(g)。当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ol·L-1、物质B、C的起始浓度为0时,物质A的浓度、转化率以及物质B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列各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条件I、条件II时的反应温度不同,压强相同
B. 条件I时可能未使用催化剂,条件II时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 条件III时的平衡混合物中,物质C的浓度等于0.6 mol·L-1
D. 条件IV和条件II相比较,条件IV时可能缩小了容器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分别是S、N得电子
B.蔗糖与浓硫酸混合后,白色蔗糖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疏松的碳,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C.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而浓硫酸难挥发
D.常温下,浓硫酸或浓HNO3中投入Fe片,均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Fe2+、Al3+和Na+。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 原溶液中c(Fe3+)=0.1 mol·L-1
B. 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如下: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KSCN溶液,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2+
C. SO42-、NH4+、Na+一定存在,CO32-、Al3+一定不存在
D. 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一定存在,且c(Cl-)≥0.2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而不用排水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氨气难溶于水 B.氨气极易溶于水
C.氨气密度比空气大 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闻到有氨气逸出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
C.棉花被气体冲出 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同学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根据高中知识设计如下测定室内甲醛含量的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等装置已略)。
Ⅰ.配制银氨溶液
(1)关闭K2和K3,打开K1和分液漏斗活塞,将饱和食盐水滴入到圆底烧瓶中,当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最初生成的白色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请写出三颈烧瓶中生成银氨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
(2)装置中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热水浴加热三颈烧瓶,打开K3,将滑动隔板由最左端抽到最右端,吸入1L室内空气,关闭K3,后续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计进行上述操作十次。
(4)待甲醛充分被银氨溶液氧化为碳酸盐后,测得三颈瓶中共生成Ag 2.16mg。则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_______mg·L-1(空气中其它物质不与银氨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测量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降低汽车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0
①一定条件下,将体积比为1∶2的NO、CO气体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填字母)。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N2和C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v正(CO)=2v逆(N2)
②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N2浓度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加入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增加CO2的量 D.缩小容器体积
(2)在一定条件下,将SO2和NO2通入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2(g)+NO2(g) SO3(g) +NO(g),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填字母)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b点小于c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3)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的合金),利用CO和H2可制备二甲醚(DME)。观察图回答问题。
催化剂中n(Mn)/n(Cu)约为__________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4)工业上可以用CO和H2生产燃料甲醇:CO(g)+2H2(g)CH3OH(g)ΔH=-92.9kJ/mol,300℃,在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 甲 | 乙 | 丙 | |
反应物投入量 | 1molCO、2molH2 | 1molCH3OH | 2molCH3OH | |
平衡 时的 数据 | CH3OH浓度/mol·L-1 | c1 | c2 | c3 |
反应的能量变化 | 放出a kJ | 吸收c kJ | ||
体系压强/Pa | p1 | p2 | p3 | |
反应物转化率 | α1 | α2 | α3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2c1>c3 B.a+b=92.9 C.2p2<p3 D.α1+α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 H2中所含质子数、中子数均为2NA
B.32g O2气体和32g O3气体的原子数之比为3:2
C.1L 1molL﹣1的盐酸中所含粒子总数为2NA
D.71g氯气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