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CO的应用和治理问题属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1)汽车尾气中CO的治理,常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作催化剂,低温下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不定项选择)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Co3O4化学性质不改变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的△H<0
(2)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农药、医药、聚酯类材料的生产,工业上通过Cl2(g)+CO(g)?COCl2(g)制备.左图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右图为某次模拟实验研究过程中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0~6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l2)=0.15 mol•L-1•min -1
②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8min加入体系中的三种物质各1mol,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③若将初始投料浓度变为c(Cl2)=0.8mol/L、c(CO)=0.6mol/L、c(COCl2)=0.4 mol/L,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则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Cl2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第6min时Cl2的体积分数相同;
④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frac{c(COC{l}_{2})}{c(C{l}_{2})×c(CO)}$,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为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⑤比较第8min反应温度T(8)与第15min反应温度T(15)的高低:T(8)<T(15)(填“<”、“>”或“=”).

分析 (1)A.反应物为CO、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C.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由+2甲升高为+4价;
D.本质是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放热反应;
(2)①由图可知,6min时Cl2的平衡浓度为0.3mol/L,浓度变化为1.2mol/L-0.3mol/L=0.9mol/L,根据v=$\frac{△c}{△t}$计算v(Cl2);
②原平衡时n(Cl2):n(CO):n(COCl2)=3:1:9,现在第8 min 加入体系中的三种物质各1 mol,则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程度大些,平衡正向移动.
③改变初始投料浓度变,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则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Cl2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第6min时Cl2的体积分数相同,则为等效平衡,完全转化到左边满足Cl2浓度为1.2mol/L、CO浓度为1.0mol/L;
④平衡常数是生成物平衡浓度化学计量数幂乘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化学计量数幂乘积的比;由图可知,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⑤第8min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在第10分钟时是改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④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答 解:(1)A.反应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Co_{3}O_{4}\;}}{\;}$2CO2,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在反应中,四氧化三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故B正确;
C.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由+2价升高到+4价,故C错误;
D.本质是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BD;
(2)①由图可知,6min时Cl2的平衡浓度为0.3mol/L,浓度变化为1.2mol/L-0.3mol/L=0.9mol/L,则v(Cl2)=$\frac{0.9mol/L}{6min}$=0.15 mol•L-1•min -1
故答案为:0.15 mol•L-1•min -1
②8min时,平衡时c(Cl2)=0.3mol/L、c(CO)=0.1mol/L、c(COCl2)=0.9mol/L,则原平衡时n(Cl2):n(CO):n(COCl2)=3:1:9,现在第8 min 加入体系中的三种物质各1 mol,则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程度大些,平衡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向正反应方向;
③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Cl2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第6min时Cl2的体积分数相同,即与开始平衡为等效平衡,完全转化到左边满足Cl2浓度为1.2mol/L、CO浓度为1.0mol/L,则:0.8mol/L+c(COCl2)=1.2mol/L,c(CO)=0.6mol/L+c(COCl2)=1.0mol/L,故c(COCl2)=0.4mol/L,
故答案为:0.4;
④平衡常数K=$\frac{c(COC{l}_{2})}{c(C{l}_{2})×c(CO)}$;由图1可知,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温度高,平衡常数减小,
故答案为:$\frac{c(COC{l}_{2})}{c(C{l}_{2})×c(CO)}$;减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⑤根据图象,第8min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在第10分钟时是改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④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T(8)<T(15),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反应速率计算等,侧重考查学生对图象与数据的分析及计算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校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巳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
药品柜编号
药品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盐酸
硫酸
二氧化锰
氧化铜
氯化钠
硫酸钠
A.③和①B.④和①C.①和②D.③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 11.2 L NO与11.2L O2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含分子数为0.75NA
C.标准状况下,22.4 LCO和NO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氧原子总数为NA
D.将含有1molFeCl3的浓溶液完全水解可得到Fe(OH)3胶粒的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CuCl2
(已知NaCl+H2SO4(浓)$\frac{\underline{\;\;△\;\;}}{\;}$NaHSO4+HCl↑)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装置连接好后,将导管末端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烧瓶,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导管口部形成一段水柱,表明整套装置不漏气;
(2)装置(B)的广口瓶中盛饱和食盐水(写名称),其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装置(C)的广口瓶中盛浓硫酸(写名称),其作用是除去Cl2中的水蒸气;装置(E)的烧杯中盛氢氧化钠溶液(写名称),其作用是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3H2SO4(浓)+MnO2$\frac{\underline{\;\;△\;\;}}{\;}$2NaHSO4+Cl2↑+MnSO4+H2O;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O+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足量M(s)和一定量的R(g),发生反应为M(s)+R(g)?X(g)+Y(g)△H;所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温度/℃起始时R的物质的量/mol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mol
3002.002.80
4002.003.00
4004.00a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H<0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5
C.实验①经4 min达到平衡,0~4 min内υ(X)=0.2mol•L-1•min-1
D.实验③中a=6.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NaClO2的漂白能力是漂白粉的4~5倍,NaClO2广泛用于造纸工业、污水处理等.工业上生产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

(1)ClO2发生器中的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实际工业生产中,可用硫磺、浓硫酸代替原料中的SO2,其原因为S+2H2SO4(浓)$\frac{\underline{\;\;△\;\;}}{\;}$3S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结束后,向ClO2发生器中通入一定量空气的目的:驱赶出ClO2,确保其被充分吸收.
(3)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lO2+2OH-+H2O2=2ClO2-+O2+2H2O,其中反应温度不能高于5℃的可能原因:提高ClO2的利用率及防止H2O2分解.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SO2并探究SO2与Na2O2的反应:

①为除去过量的SO2,C中盛放的试剂为NaOH溶液(或KMnO4溶液).
②D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B中发生的反应可能为2Na2O2+2SO2=2Na2SO3+O2、Na2O2+SO2═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g)+H2O(g)?CO2(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
K2.61.71.00.9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_{2})×c({H}_{2})}{c(CO)×c({H}_{2}O)}$.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增加H2O(g)的浓度,CO的转化率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830℃时,向该容器中加入2molCO2与2molH2,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是25%.
(5)已知工业制氢气的反应为CO(g)+H2O(g)?CO2(g)+H2(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又已知2H2(g)+O2(g)═2H2O(g)△H=-484kJ/mol. 结合图象写出CO完全燃烧生成CO2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将4.6g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该有机物完全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5.4g,再通过碱石灰,又增重8.8g.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A.C4H10B.C2H6OC.C3H8OD.C2H4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应该是(  )
A.Al3+、AlO2-、NO3-、Na+B.NO3-、Fe3+、Mg2+、SO42-
C.Na+、Ca2+、Cl-、CO32-D.K+、Ba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