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298K、100kPa时,1L水中可溶解0.09molCl2,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2H+ + Cl—+ ClO—
B.为了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以向氯水中加入足量的NaOH固体,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向右移动
C.向该条件下的氯水中加入盐酸,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D.向氯水中通入HCl气体,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向左移动,氯水的酸性减弱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 O2(g) 2SO3(g), 下列哪种情况,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A. SO2速率是O2速率的2倍
B. SO3的浓度是O2浓度的2倍
C. SO3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 单位时间内SO2消耗的浓度等于SO3生成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炸产物无污染等优点,被称为没有核污染的“N2爆弹”。中国科学家胡炳成教授团队近日成功合成全氮阴离子N5-,N5-是制备全氮类物质N10(其中含有和N5-两种离子)的重要中间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全氮类物质属于绿色能源B.每个N5+中含有5个原子核
C.每N5-中含有36个质子D.N10结构中含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电解的知识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可为CuSO4溶液
B.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制备金属钠
C.装置②的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向电子元件上镀上一层银,常需要电子元件做阴极,金属银作阳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氧化镁和氯化镁的熔、沸点数据:
请参考以上数据分析,从海水中提取镁,正确的方法是( )
A.海水Mg(OH)2Mg
B.海水MgCl2溶液→MgCl2晶体Mg
C.海水Mg(OH)2MgOMg
D.海水Mg(OH)2MgCl2溶液MgCl2(熔融)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① 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 实验Ⅱ:酸性 KMnO4 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③ 实验Ⅲ:微热稀 HNO3 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 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向 10mL 0.01 mol/L NaCN 溶液中逐滴滴加 10mL0.01 mol/L 的盐酸,其 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溶液中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忽略体积微小变化)
A.a 点溶液的 pH ≥12
B.b 点的溶液:c(CN-)> c(Cl-)>c(HCN )
C.pH =7 的溶液:c(Na+)+ c(H+) =c(Cl-)+ c(CN-)
D.c 点的溶液:c(CN-)+c(HCN ) +c(Cl-)=0.01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常压下,将C12缓慢通入100 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整个过程溶液中H+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常温常压下C12溶于水时,只有部分C12会和水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溶液的酸性比②处溶液的酸性强
B. 依据②处c(H+)可计算溶解的C12的物质的量
C. 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D. ④处表示C12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共转移了0.1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元素 X、Y、Z、W、R、T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X、W 位于同族。Y 和 Z 的价电子数之和等于 R 和 T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这四种元素组成两种盐 Z2TY3 和 ZRY2。在含该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 不可能同存在于一种离子化合物中
B.单质的熔点:Y < Z < T
C.简单离子的半径:r(Y)> r(W)> r(Z)
D.Z、R 分别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含离子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