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仪器(A-D)制备FeCl3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浓)$\frac{\underline{\;\;△\;\;}}{\;}$KCl+3Cl2↑+3H2O.
(2)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b→c→f.
(3)实验过程中,给A、B仪器加热的顺序及可作为点燃B处酒精灯的实验标志是:先点然A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待整个B装置充满黄绿色气体,再加热B.
(4)B装置的主要缺点是:B装置两硬质玻璃管之间导管太细,易被产品堵塞.
(5)写出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该小组欲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尾气,并测量多余气体的体积.
①若右图所示量气装置由干燥管、乳胶管和50mL滴定管改造后组装而成,此处所用滴定管是碱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②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E图装置中的液体可用饱和氯化钠,收集完气体后,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上下移动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③如果开始读数时操作正确,最后读数时俯视右边滴定管液面,会导致体积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分析 (1)A中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气与水;
(2)A中制备氯气,B中氯气与Fe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后面的硬质水管收集氯化铁,氯化铁易潮解,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需要进行干燥,C中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D吸收尾气中氯气,干燥管中氯化钙吸收水蒸气,防止加入B中;
(3)装置中含有空气,B中加热时氧气能与Fe反应,先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后,再反应制备氯化铁;
(4)B装置两硬质玻璃管之间导管太细,易被产品堵塞;
(5)D中氢氧化钙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
(6)①由滴定管的结构,应是碱式滴定管;
②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降低氯气的溶解度;读数时应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③第一次与最后读数之差为测定气体的体积,最后读数时俯视右边滴定管液面时,读数偏小,测定气体的体积偏大.

解答 解:(1)A中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KClO3+6HCl(浓)$\frac{\underline{\;\;△\;\;}}{\;}$KCl+3Cl2↑+3H2O,
故答案为:KClO3+6HCl(浓)$\frac{\underline{\;\;△\;\;}}{\;}$KCl+3Cl2↑+3H2O;
(2)A中制备氯气,B中氯气与Fe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后面的硬质水管收集氯化铁,氯化铁易潮解,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需要进行干燥,C中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D吸收尾气中氯气,干燥管中氯化钙吸收水蒸气,防止加入B中,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b→c→f,
故答案为:e、d、b、c、f;
(3)装置中含有空气,B中加热时氧气能与Fe反应,先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实验过程中给A、B仪器加热的顺序及可作为点燃B处酒精灯的实验标志是:先点然A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待整个B装置充满黄绿色气体,再加热B,
故答案为:先点然A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后,待整个B装置充满黄绿色气体,再加热B;
(4)B装置的主要缺点是:B装置两硬质玻璃管之间导管太细,易被产品堵塞,
故答案为:B装置两硬质玻璃管之间导管太细,易被产品堵塞;
(5)D中氢氧化钙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 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 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①由滴定管的结构,所用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
故答案为:碱式;
②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降低氯气的溶解度;读数时应上下移动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保持内外气压相等,
故答案为:饱和氯化钠溶液;上下移动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
③滴定管刻度由上而下增大,最后读数时俯视右边滴定管液面时,读数偏小,第一次与最后读数之差为测定气体的体积,测定气体的体积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涉及氯气制备、对装置的分析评价、信息获取与迁移应用、气体体积测定等,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与其它元素均不位于同一主族,Y和W的原子序数相差8,Y、Z、W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X、Z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代数和均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能与W的钠盐溶液,反应得到W的氢化物,说明非金属性M>W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能与碱反应,但不能和任何酸反应
D.X和Y,W和M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0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
A.4:10B.10:4C.4:1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阅读下列实验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1.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mL稀H2SO4溶液;以0.14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 25.00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00mL.
(1)该学生用标准0.14mol•L-1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O4 25.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 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ECDBAGF(或ECBADGF)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酚酞为指示剂时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复原(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时黄色变色橙色且半分钟不复原)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偏大.
(3)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滴定管乙(选填“甲”或“乙”)中.
(4)观察碱式滴定管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结果会导致测得的稀H2SO4溶液浓度测定值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计算待测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4.2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 NaOH 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 2~3 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 入 25.00mL 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 0.1000mol/L 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并不马上变色为止,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 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结束时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且30S内不变色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若滴定过程中滴定管中有液体外漏于锥形瓶外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用蒸馏水后再用标准溶液润洗2~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亚硝酸钙[Ca(NO22]是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原料,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亚硝酸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2NO+CaO2═Ca(NO22;2NO2+CaO2═Ca(NO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三颈烧瓶中加入稀硝酸之前,应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原因是排除装置中氧气,防止其将生成的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
(2)仪器D的名称是U形干燥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蒸馏水.
(3)装置F中,酸性K2Cr2O7溶液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3-,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Cr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O+Cr2O72-+6H+=2Cr3++2NO3-+3H2O.
(4)已知Ca(NO22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因为其遇酸会发生反应,产生NO气体.设计实验证明E中有亚硝酸钙生成取少量E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许硫酸,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5)工业上可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0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反应原理为Ca(OH)2+NO+N02=Ca(N022+H2O.
①若n( NO):n(NO2)>l:l,则会导致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污染环境:
②若n( NO):n( NO2)<l l,则会导致产品Ca(NO22中Ca(NO32含量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粒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2)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答两种);
(3)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BCDEF
4mol/L H2SO4/mL30V1V2V3V4V5
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
H2O/mLV7V8V9V1010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30,V6=10,V9=17.5;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锌的表面,降低了锌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IAⅡAⅢAⅣAVAVIAVⅡA0
2
3
4
(1)⑦和⑩的元素符号是Cl和Br;元素⑩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ⅦA族
(2)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其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填写元素符号)
(3)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NH3,其水溶液呈碱 性,
(4)表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元素的符号是Al,写出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KOH=KAlO2+2H2O;
(5)用电子式表示②③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MgCO3+2H+═CO2↑+H2O+Mg2+
C.向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盐酸:Cu(OH)2+2H+═Cu2++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