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有机化合物,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C15H14O
B.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分子中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直线
D.该有机物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分析 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
B.能和氢气反应的有苯环和碳碳双键;
C.共直线的碳原子有两个苯环连接的碳原子、甲基上C原子、连接乙烯基的苯环碳原子;
D.碳碳双键、甲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连接苯环的酚羟基邻对位氢原子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

解答 解: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C15H14O,故A正确;
B.能和氢气反应的有苯环和碳碳双键,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C.共直线的碳原子有两个苯环连接的碳原子、甲基上C原子、连接乙烯基的苯环碳原子,所以该有机物分子中最多有6个碳原子共直线,故C错误;
D.碳碳双键、甲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连接苯环的酚羟基邻对位氢原子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所以该有机物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烯烃、酚和苯的性质,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易错点是C选项,注意共面、共直线原子个数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pH=1的盐酸与pH=13的Ba(OH)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B.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H2SO4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C.分别将pH=3的盐酸、醋酸稀释100倍后,pH都为5
D.pH=14与pH=12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和后,c(H+)=$\frac{1}{2}$(10-14+10-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为了检验某氯化亚铁溶液是否变质,最好向溶液中加入(  )
A.NaOH 溶液B.铁片C.KSCN 溶液D.石蕊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32gCu与200mL 10mol/L的HNO3溶液充分反应(HNO3过量),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共0,.6mol(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试求:
(1)反应前HNO3的物质的量
(2)反应后生成的Cu (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
(3)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
(4)剩余的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  )
A.2H2(g)+O2(g)═2H2O(g)△H1 2H2(g)+O2(g)═2H2O(l)△H2
B.S(g)+O2(g)═SO2(g)△H1 S(s)+O2(g)═SO2(g)△H2
C.C(s)+$\frac{1}{2}$O2(g)═CO(g)△H1 C(s)+O2(g)═CO2(g)△H2
D.2HCl(g)═H2(g)+Cl2(g)△H1
$\frac{1}{2}$H2(g)+$\frac{1}{2}$Cl2(g)═HCl(g)△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不反应,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
B.金属单质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是一样的
C.观察焰色反应实验为黄色火焰,则可证明该溶液中含有Na+
D.可用Na与CuCl2溶液反应制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实验现象结论
A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氯气具有漂白性
B将铜粉加入1.0mol•L-1
的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Fe比Cu活泼
C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比较低
D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同的铜片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NO+2HNO3.利用反应6NO2+8NH3$?_{加热}^{催化剂}$7N2+12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6.72L.
(2)已知: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2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e、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f、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frac{8}{3}$(或2.67).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逆反应△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果增加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SiB.FeC.CuD.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