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 25 | t1 |
水的离子积常数 | 1×10-14 | 1×10-12 |
分析 (1)计算出pH=8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从而得出氢氧化钡的浓度,再根据稀释过程中钡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稀释后钡离子的浓度;氢氧根离子在稀释过程中浓度只能无限接近1×10-7mol/L,据此计算出稀释后的溶液中c(Ba2+)与c(OH-)之比;
(2)t1℃时水的离子积为1×10-12,据此计算出pH=11、pH=2、pH=2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氢离子浓度,然后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1)pH=8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c(OH-)=10-6mol/L,则氢氧化钡的浓度为5×10-7mol/L,稀释1000倍后钡离子的浓度为:5×10-7mol/L×$\frac{1}{1000}$=5×10-10mol/L,而在稀释过程中不可能变为酸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只能接近1×10-7mol/L,
所以稀释后的溶液中c(Ba2+)与c(OH-)之比为5×10-10mol/L:1×10-7mol/L=1::200,
故答案为:1:200;
(2)t1℃时,将pH=11的苛性钠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frac{1×1{0}^{-12}}{1×1{0}^{-11}}$mol/L=0.1mol/L,
pH=1的稀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
pH=2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
则混合液中满足:0.1mol/L×V2-0.1mol/L×V1=0.01mol/L×(V1+V2),
整理可得:V1:V2=9:11,
故答案为:9:11.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pH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pH的计算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CO2(CO)$→_{△}^{CuO}$ $\stackrel{Ca(OH)_{2}溶液}{→}$ | |
B. | H2(CO2、HCl)$\stackrel{AgNO_{3}}{→}$ $\stackrel{Ca(OH)_{2}溶液}{→}$ | |
C. | O2(CO)$→_{△}^{CuO}$ $\stackrel{Ca(OH)_{2}溶液}{→}$ | |
D. | CO(H2O、CO2)$\stackrel{浓H_{2}SO_{4}}{→}$ $\stackrel{Ca(OH)_{2}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Cl3>Cl2>I2 | B. | Cl2>FeCl3>I2 | C. | I2>Cl2>FeCl3 | D. | Cl2>I2>FeC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中和时所需的NaOH的量 | B. | 电离程度 | ||
C. | H+的物质的量 | D. | CH3COOH分子的物质的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Q1+4Q2+4Q3)kJ | B. | (2Q1-2Q2+6Q3)kJ | C. | [2(Q1+Q2+Q3)]kJ | D. | (2Q1-6Q2+2Q3)k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点对应的Ksp(Ag2SO4)等于c点对应的Ksp(Ag2SO4) | |
B. | 采取蒸发溶剂的犯法可以使a点对应的溶液变为b点对应的溶液 | |
C. | 该温度下,Ksp(Ag2SO4)=1.6×10-5 | |
D. | 0.02mol•L-1的AgNO3溶液与0.2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