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硫酸亚锡(SnSO4)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SnSO4制备路线如下:
查阅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2)SnCl2粉末需加浓盐酸进行溶解,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SnCl2水解,发生Sn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3)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pH ②防止Sn2+被氧化.
(4)反应Ⅰ得到沉淀是SnO,得到该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Sn2++CO32-═SnO↓+CO2↑.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n2++H2O2+2H+═Sn4++2H2O.
(6)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将试样溶于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Sn+2HCl═SnCl2+H2↑;
②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
③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②中生成的Fe2+,发生的反应为:
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
取1.190g 锡粉,经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mol/L K2Cr2O7溶液25.00mL.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是75.00%.

分析 SnCl2在盐酸中溶解,再加入锡粉,溶解得到SnCl2溶液加入碳酸钠沉淀锡离子,过滤得到沉淀洗涤后加入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锡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锡晶体,
(1)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是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
(2)由信息可知,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加入盐酸,抑制Sn2+水解;
(3)由信息可知,Sn2+易被氧化,加入Sn粉除调节溶液pH外,还防止Sn2+被氧化;  
(4)反应Ⅰ得到沉淀是SnO,Sn元素化合价为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同时生成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将Sn2+易被氧化为Sn4+,自身被还原为水;
(6)根据电子转移守恒与方程式可得关系式Sn~Sn2+~2Fe3+~2Fe2+~$\frac{1}{3}$K2Cr2O7,据此计算;

解答 解:SnCl2在盐酸中溶解,再加入锡粉,溶解得到SnCl2溶液加入碳酸钠沉淀锡离子,过滤得到沉淀洗涤后加入硫酸溶解得到硫酸锡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锡晶体,
(1)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是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2)由信息可知,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存在平衡Sn 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故答案为:SnCl2水解,发生SnCl2+H2O?Sn(OH)Cl+HCl,加入盐酸,使该平衡向左移动,抑制Sn2+水解;
(3)由信息可知,Sn2+易被氧化,加入Sn粉除调节溶液pH外,还防止Sn2+被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Sn2+被氧化;
(4)反应Ⅰ得到沉淀是SnO,Sn元素化合价为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同时生成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Sn2++CO32-═SnO↓+CO2↑,
故答案为:Sn2++CO32-═SnO↓+CO2↑;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将Sn2+易被氧化为Sn4+,自身被还原为水,离子方程式为:Sn2++H2O2+2H+═Sn4++2H2O,
故答案为:Sn2++H2O2+2H+═Sn4++2H2O;
(6)令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x,则:
     Sn~Sn2+~2Fe3+~2Fe2+~$\frac{1}{3}$K2Cr2O7计算.
   119g                     $\frac{1}{3}$mol       
  1.19g×x            0.100mol/L×0.025L
故$\frac{119g}{1.19g×x}$=$\frac{\frac{1}{3}mol}{0.100mol/L×0.025L}$
解得x=75.00%,
故答案为:75.00%.

点评 本题SnSO4制备的之比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工艺流程的理解、物质的分离提纯、阅读题目获取信息的能力、常用化学用语书写、滴定应用及利用关系式进行的计算等,难度中等,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及逻辑推理有较高的要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100mL 1mol•L-1烧碱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下蒸干得到白色固体X,X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Ⅰ.Na2CO3、NaOHⅡ.Na2CO3,Ⅲ.Na2CO3、NaHCO3,Ⅳ.NaHCO3
①常温下,将得到的固体X重新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得到下面的变化图,则X的成份为I(Ⅰ、Ⅱ、Ⅲ或Ⅳ),盐酸的浓度为0.33mol/L.
②若要验证白色固体X是第Ⅰ种组成,依次加入的试剂为cb(填字母序号).
a.盐酸   b.MgCl2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
在验证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是c(填字母序号).
a.萃取      b.洗涤         c.过滤         d.分馏
③若白色固体X为第Ⅲ种组成,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其中NaHCO3质量分数的是d(填字母序号).
a.取m g X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n g固体
b.取m g X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n g固体
c.取m g X充分加热,减重n g
d.取m g X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被足量碱石灰吸收,增重n g
④若白色固体X的质量为5.0g,则X的组成为Ⅰ(Ⅰ、Ⅱ、Ⅲ或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m g铜、铁的混合物与一定量浓硝酸完全反应后,向所得到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将所得气体与3.36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则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m+4.8)gB.(m+5.1)gC.(m+10.2)gD.(m+19.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以合成氨为核心的氨化学工业,推动了农业、军事等各方面技术的革新,是20世纪化学带给人类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其中以氨气为原料制备硝酸的过程如下:

(1)工业合成氨气利用的反应是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2)工业上用氨气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某小组计划在中学实验室模拟上述反应过程的某些环节,请你协助他们解决以下问题:
(3)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的氨气,该过程的化学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frac{\underline{\;加热\;}}{\;}$CaCl2+2H2O+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密度
(g/cm3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环己醇0.9625161能溶于水
环己烯0.81-10383难溶于水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请书写A中环己醇制环己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冷凝.
③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防止环己烯的挥发.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上 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C(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除去水分.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83℃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C.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B、C.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用金属钠C.测定沸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80.0070.0070.007
(1)800℃,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3.5×10-3mol•L-1;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65%;
(2)已知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O2)=1.5×10-3mol•L-1•s-1
(4)如图中表示c(NO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测定四份不同澄清溶液的成分,记录结果如下:
甲:K2SO4、BaCl2、NaCl
乙:NaCl、Ba(OH)2、K2CO3
丙:HCl、K2CO3、NaCl
丁:K2SO4、Na2CO3、KCl
其中记录结果合理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长期放置后会呈现浅黄绿色
B.长期放置的氯水也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用氯气制漂白粉是为了得到易贮存的漂白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含有FeCl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下列试剂,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最终不能使溶液呈血红色的是(  )
A.稀硝酸B.铁粉C.氯水D.双氧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