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顺序增大.已知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D、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C、D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回答:(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1)A为K,B为C,C为P,D为Cl.
(2)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K>P>Cl>C.
(3)C所在的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最高的是:NH3
(4)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为:CO2
(5)现有200ml 1mol/L的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水溶液,吸收3.36L(标况)B的最高价氧化物,得到的产物及其物质的量是:n(K2CO3)=0.05mol,n(KHCO3)=0.1mol.

分析 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B的最高价为+4,即最外层有4个电子,推出B为碳元素,C、D次外层电子数为8,最高正价分别为+5,+7,可得C为P,D为Cl,BCDA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且A的最高价为+1,推出A为K元素.

解答 解:(1)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B的最高价为+4,即最外层有4个电子,推出B为碳元素,C、D次外层电子数为8,最高正价分别为+5,+7,可得C为P,D为Cl,BCDA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且A的最高价为+1,推出A为K元素,
故答案为:K;C;P;Cl;
(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K>P>Cl>C,
故答案为:K>P>Cl>C;
(3)C(磷)所在的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最高的是NH3,因为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故答案为:NH3
(4)B(碳)的最高价氧化物的为:CO2,故答案为:CO2
 (5)溶液中KOH物质的量为0.2L×1mol/L=0.2m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frac{3.36L}{22.4L/mol}$=0.15mol,由于1:2<n(CO2):n(KOH)=3:4<1:1,故反应生成K2CO3、KHCO3,令K2CO3、KHCO3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left\{\begin{array}{l}{x+y=0.15}\\{2x+y=0.2}\end{array}\right.$,解得x=0.05,y=0.1,
故答案为:n(K2CO3)=0.05mol,n(KHCO3)=0.1mol.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关键是利用核外电子排布与化合价推断元素,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5)中注意判断产物,结合守恒法计算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离子在给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加入Al粉放出H2的溶液中:Na+、K+、Fe3+、NO3-
B.含有SCN-离子的溶液中:Ca2+、Fe2+、NO3-、Cl-
C.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Mg2+、K+、NO3-、Cl-
D.c(Fe3+)=0.1mol/L的溶液中:NH4+、Cl-、AlO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99kJ.mol-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58kJ.mol-1
③CO2(g)+H2(g)═CO(g)+H2O(g)△H3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O2的结构式O=C=O
(2)由上述数据计算出△H3=+41kJ.mol-1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T1、T2对反应的影响,下列正确的是③④(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frac{{n}_{A}}{{t}_{A}}$ mol/(L•min)
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③当生成1mol甲醇的同时,生成1molCO2,说明反应达到平衡n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n(H2)与n(CH3OH)比值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2molCO2和6molH2充入体积为2L的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50%,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3:4;该温度条件下,反应平衡常数为0.15(计算出结果)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性,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06 gB.大于1.06 g而小于2.86 g
C.等于2.86 gD.大于2.8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各题.
(1)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mol/L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如下所示滴定曲线图:

①用NaOH 溶液滴定醋酸溶液通常所选择的指示剂为酚酞,符合其滴定曲线的是I(填“I”或“II”);
②滴定前的上述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CH3COOH溶液(填化学式);
③图中v1和v2大小的比较:v1<v2 (填“>”、“<”或“=”);
④图I中M 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H3COO-)>c(Na+)>c(H+)>c(OH-).
(2)某同学为了研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设计了如下实验(相关数据测定温度及实验环境均为25℃):
操作步骤现象
步骤1:向20mL0.05mol/LAgNO3溶液中加入20mL0.05mol/LKSCN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2:向滤液中加少量2mol/LFe(NO33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3mol/LAgNO3溶液现象a
步骤4:取步骤1所得少量滤渣加入到适量的3mol/LKI溶液中出现黄色沉淀
查阅资料:AgSCN是白色沉淀:Ksp(AgSCN)=1.0×10-12;Ksp(AgI)=8.5×10-17
①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解释步骤2 现象出现的原因:由于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SCN(s)?Ag+(aq)+SCN-(aq),溶液中仍有少量SCN-,Fe3+与SCN-结合生成Fe(SCN)3从而显红色.
②该同学根据步骤3中现象a推知,加入的AgNO3与步骤2所得溶液发生了反应,则现象a为出现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③写出步骤4 中沉淀转化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frac{c(SC{N}^{-})}{c({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是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
A.
稀H2SO4Cu-Zn原电池
B.
CuSO4粗铜的精炼
C.
ZnCl2溶液铁片镀锌
D.
饱和氯化钠溶液验证NaCl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已知温度为T时:CH4(g)+2H2O(g)═CO2(g)+4H2(g)△H=+165kJ•mol-1
CO(g)+H2O(g)═CO2(g)+H2(g)△H=-41kJ•mol-1
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3H2(g)═CH4(g)+H2O(g)△H=-206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下列物质可以发生钝化反应的是(  )
A.Fe和浓硫酸B.Fe和浓硝酸C.Al和浓硫酸D.Al和浓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D.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