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A、B、C、D、E五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可以形成-1价离子,B、D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电子层数的2倍,C原子基态时2p轨道内未成对电子数最多,E原子位于周期表ds区,且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1.
(1)C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CA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2)BC-与C2结构相似,推算由A、B、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1的化合物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该化合物中B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BC-的电子式为
(3)A、B形成的某共价化合物与CA3分子电子数相等,后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前者,原因是NH3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4)D与E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棱长为anm.(已知该化合物摩尔质量为Mg/mol)
①在1个晶胞中,E离子的数目为4.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4M×1{0}^{21}}{{a}^{3}{N}_{A}}$g/cm3

分析 A、B、C、D、E五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原子基态时2p轨道内未成对电子数最多,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则C为N元素;A元素可以形成-1价离子,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则A为H元素;B、D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电子层数的2倍,B的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D的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则B处于第二周周期,D处于第三周期,B最外层电子数为4,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B为碳元素,D为S元素;E原子位于周期表ds区,且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1,则E为Zn,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五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原子基态时2p轨道内未成对电子数最多,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则C为N元素;A元素可以形成-1价离子,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则A为H元素;B、D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电子层数的2倍,B的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D的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则B处于第二周周期,D处于第三周期,B最外层电子数为4,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B为碳元素,D为S元素;E原子位于周期表ds区,且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1,则E为Zn.
(1)C为N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2s22p3;三角锥形;
(2)CN-与N2结构相似,则CN-与中C、N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由A、B、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1的化合物为HCN,结构式为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2:2=1:1,该化合物中碳原子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杂化,CN-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1:1;sp;
(3)A、B形成的某共价化合物CH4与NH3分子电子数相等,由NH3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故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甲烷,
故答案为:NH3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4)D与E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棱长为anm.(已知该化合物摩尔质量为Mg/mol)
①在1个晶胞中,E离子的数目为8×$\frac{1}{8}$+6×$\frac{1}{2}$=4,故答案为:4;
②在1个晶胞中,E离子的数目为4,D离子数目为4,故晶胞质量为$\frac{4×M}{{N}_{A}}$g,晶胞体积为(a×10-7cm)3,则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4×M}{{N}_{A}}$g÷(a×10-7cm)3=$\frac{4M×1{0}^{21}}{{a}^{3}{N}_{A}}$g/cm3,故答案为:$\frac{4M×1{0}^{21}}{{a}^{3}{N}_{A}}$.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分子构型、化学键、等电子体、杂化方式、电子式、氢键、晶胞计算等,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O]•[{H}_{2}O]}{[C{O}_{2}]•[{H}_{2}]}$,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CO(g)+H2O(g).
(2)温度升高,该反应的K值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化学平衡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CO2和CO体积比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反应,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 mol•L-1•min-1,850℃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值K=1.
(4)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反应CO2 (g)+H2 (g)═CO (g)+H2O (g),t时刻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一氧化碳0.09mol•L-1、水蒸气0.09mol•L-1、二氧化碳0.08mol•L-1、氢气 0.08mol•L-1,此时v(正)小于v(逆)(“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0.10mol/L的NaAlO2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的是(  )
A.Na+B.H+C.AlO2-D.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阅读并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1981.11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
(C3H8O3
17.92901.26能跟水和乙醇
以任意比互溶
材料二(如图所示):
已知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有:
A.蒸馏法;B.萃取法;C.“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D.分液法.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选用C(填序号,下同).
(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A.
(3)从溴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最佳方法是B或BD.
(4)分离汽油和水的最佳方法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2OH-+2H++SO${\;}_{4}^{2-}$═BaSO4↓+2H2O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Ba2++2OH-+2H++CO32-═BaCO3↓+2H2O
C.用氯化铁溶液和沸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沸水)═Fe(OH)3↓+3 H+
D.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将AlCl3溶于水后,经加热蒸发、蒸干,灼烧,最后所得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将a%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m g水(溶质不挥发、且蒸发过程无溶质析出),所得溶液体积V 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蒸发前的2倍,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ma}{50MV}$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frac{1}{2}$,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b<c+d
C.Y的体积分数减小D.X的转化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项中I、Ⅱ两个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  )
选项反应反应
A CH2═CH2→CH3CH2Cl
BCH3CH2Cl→CH3CH2OHCH3CH2OH→CH3COOCH2CH3 
C CH3CH2OH→CH2═CH2CH3CH2OH→CH3CHO
D油脂→甘油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