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6 g O2和O3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25℃时,Ksp(BaSO4)=1×10-10,则BaSO4饱和溶液中Ba2+数日为1×10-5 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 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 NA
D.常温下,1 mol的NaHCO3固体中含HCO3-的数目为NA

分析 A、如果16 g O2全是氧气分子数为0.5 NA,而是O2和O3 的混合气体;
B、溶液的体积不知,所以无法求BaSO4饱和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
C、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氯气未完全转化;
D、1 mol的NaHCO3固体中含有1 mol的碳酸氢根离子和1mol的钠离子.

解答 解:A、如果16 g O2全是氧气分子数为0.5 NA,而是O2和O3 的混合气体,所以分子数小于0.5 NA,故A错误;
B、25℃时,Ksp(BaSO4)=1×10-10,BaSO4饱和溶液中Ba2+的浓度为1×10-5 mol/L,而溶液的体积不知,所以无法求BaSO4饱和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氯气未完全转化,所以标准状况下,2.24 L Cl2 通入足量H2O中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1mol,故C错误;
D、1 mol的NaHCO3固体中含有1 mol的碳酸氢根离子和1mol的钠离子,所以1 mol的NaHCO3固体中含HCO3-的数目为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涉及溶度积的计算、物质的量的相互转化,明确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没有完全转化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现有9种物质,分别为(1)甲苯(2)2-甲基丁烷(3)对二甲苯(4)新戊烷(5)(6)氯仿 (7)三氯甲烷(8)臭氧(9)氧气
其中属于烃的是(1)(2)(3)(4),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1)(3)(5),属于同系物的是(1)(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2)(4),属于同种物质的是(6)(7),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8)(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的事实是(  )
A.使品红溶液褪色B.使溴水褪色C.与氢硫酸反应D.与烧碱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298K时,一氯化碘(IC1)是一种红棕色液体,沸点371K,不吸潮但能水解,易溶于乙醇.能与KI反应生成I2.KI在298K时的溶解度:140g/100g水,2g/100mL乙醇.单质碘在318K开始升华.
(1)利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单质碘反应可制备一氯化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关实验装置及试剂如图:

①各装置接口的顺序依次是:a→deghbc→f.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需冷水浴,其目的是防止因反应放热使I2升华和ICl挥发.
③将B装置中得到的液态产物提纯获得较纯净的ICl,宜采取的方法是蒸馏.
(2)将单质碘和盐酸混合,控制温度约323K,边搅拌边滴加氯酸钠溶液,也可制得一氯化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I2+6HCl+NaClO3$\frac{\underline{\;323K\;}}{\;}$6ICl+NaCl+3H2O.
(3)设计实验证明:IC1的氧化性比I2强.向足量KI饱和乙醇溶液中滴加1~2滴ICl的乙醇稀溶液,充分振荡,再滴加2~3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证明ICl的氧化性强于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事实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  )
A.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Hg2+B.用热的Na2CO3溶液去油污
C.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制造肥皂D.配制CuSO4溶液时加少量稀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主族元素,其中A是组成有机物的必要元素,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D与A为同族元素,元素C与E形成的化合物CE是厨房常用调味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D>B>A
B.C与B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均属于离子化合物,且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A
D.A、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Ⅰ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D、E(填选项编号).
A.铁    B.铝   C.银    D.玻璃    E.聚丙烯塑料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2NO+O2=2NO2 (填化学方程式)
(3)为了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同学另设计了一套如图Ⅱ所示制取NO的装置.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U形管右端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见图Ⅲ),合理的是C、D(填选项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Al3+、Fe3+、Mg2+、Ba2+、NH4+、Cl-、SO42-,现分别取100mL的两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0.01mol气体,无沉淀生成,同时得到溶液甲.
②向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1.02g固体.
③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的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到11.65g固体,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又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①可知原溶液存在离子为NH4+,其浓度为0.01mol/L
B.原溶液一定存在Cl-
C.原溶液肯定没有Fe3+、Mg2+,一定含有Na+
D.n(NH4+):n(Al3+):n(SO42-)=1: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_{TiO_{2}}^{激光}$2H2↑+O2↑.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
(1)分解海水时,实现了从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生成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时,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通常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H-HN≡NN-H
键能/KJ•mol-1436946390.8
(2)估算1mol N和 3mol H结合生成1mol NH3放出热量为45.4KJ.在一定条件下,N2和H2合成NH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每生成2mol  NH3反应的热值为90.8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