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 | |
B. | 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 L,则0~2 min内v(SO3)=0.35 mol/(L•min) | |
C. | 在该条件下充入He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 |
D. | 若反应改为“恒温恒容下”进行,放出Q kJ热量需要的时间将大于2 min |
分析 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mol,则:
2SO2(g)+O2(g)?2SO3(g)
起始量(mol):4 2 0
变化量(mol):1.4 0.7 1.4
平衡量(mol):2.6 1.3 1.4
结合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解答该题.
解答 解: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mol,则:
2SO2(g)+O2(g)?2SO3(g)
起始量(mol):4 2 0
变化量(mol):1.4 0.7 1.4
平衡量(mol):2.6 1.3 1.4
A.反应条件为恒温恒压,容器内压强不变,故A错误;
B.由于是恒温恒压下,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容器的容积发生变化,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在该条件下充入He气,由于压强不变,则应增大体积,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则放出Q kJ热量需要的时间将大于2 mi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本题注意恒温恒容、恒温恒压条件下分析的角度不同,结果不同,注意掌握平衡移动原理的实质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是用0.l000 mol•L-1的盐酸滴定20.00 mL 0.l000mol•L-1Na2CO3溶液的曲线,从a→b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 | |
B. | 用0.0100 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1000 mol/L Cl-、Br-及I-的混合溶液,由图2曲线,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Cl- | |
C. | 用0.1000 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由图3曲线确定①的酸性最强 | |
D. | 图Ⅳ表示明矾中滴入Ba(OH)2溶液,图中的V2表示生成的氢氧化铝恰好溶解时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盐酸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第一次 | 10.00 | 0.50 | 20.40 |
第二次 | 10.00 | 4.00 | 24.10 |
第三次 | 10.00 | 4.20 | 25.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n(NO)(mol) | 0.020 | 0.01 | 0.008 | 0.007 | 0.00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粒等量 | |
B. | 反应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相等 | |
C. |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大 | |
D. |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一定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标准状况下,氯气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1 | |
B. | 将标准状况下11.2L的HCl溶于1.0L的水中,所得溶液中HC1的浓度为O.5mol/L | |
C. | 常温常压下,等体积的CO和H2的质量比为1:1 | |
D. | 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