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甲乙两实验小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I.甲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过量铁粉与浓H2SO4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

(1)组装好实验仪器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罝的气密性;
(2)B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D中收集到VmL水,说明A中反应产生气体的成分是SO2和H2
II.乙组同学对反应后圆底烧瓶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进行探究.
(3)铁与浓H2SO4的反应过程中必有Fe3+生成.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不变红色.原因是2Fe3++Fe=3Fe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5)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
①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A.溶液中Fe3+被氧化成更髙价;
B.溶液中SCN-被氧化;
C.溶液中Fe3+及SCN-均被氧化.
②请选用下列合适的化学试剂,验证结论A是否正确.
0.lmol/L FeCl3溶液、lmol/L 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
操作、现象及相关结论为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1mol/L的FeCl3溶液;如果溶液红色复原,则结论A正确,反之亦然.

分析 甲乙两实验小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I.(1)装置组装后发生反应除杂、排水量气法测定气体体积,需要气密性完好;
(2)B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气体中含二氧化硫,D中收集到VmL水,说明生成的气体可能含氢气;
II.乙组同学对反应后圆底烧瓶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进行探究,
(3)铁与浓H2SO4的反应过程中必有Fe3+生成,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是铁过量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4)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说明亚铁离子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5)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可能存在的情况是溶液中Fe3+被氧化程更高价态的铁、溶液中SCN-被氧化或溶液中Fe3+及SCN-均被氧化,可用试剂的反滴加法检验.

解答 解:(1)装置组装后发生反应除杂、排水量气法测定气体体积,需要气密性完好,组装好实验仪器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罝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罝的气密性;
(2)浓硫酸和过量的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二氧化硫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
故答案为:SO2及H2
(3)铁与浓H2SO4的反应过程中必有Fe3+生成.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不变红色.原因是铁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故答案为:2Fe3++Fe=3Fe2+
(4)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是亚铁离子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故答案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5)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可能存在的情况是溶液中Fe3+被氧化成更高价态的铁、溶液中SCN-被氧化或溶液中Fe3+及SCN-均被氧化,
故答案为:溶液中SCN-被氧化;溶液中Fe3+及SCN-均被氧化;
②如果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可再加FeCl3溶液,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1mol/L的FeCl3溶液;如果溶液红色复原,则结论A正确;反之亦然,
故答案为: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1mol/L的FeCl3溶液;如果溶液红色复原,则结论A正确,反之亦然.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和混合物的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和端值法的计算的思路,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H2(g)  反应过程中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n(CO)/moln(H2O)/mol
01.200.60
t10.80 
t2 0.20
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g),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变为1.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387K时,在体积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C(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4,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5mol A、0.15mol B 和0.15mol C,上述平衡(  )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达到平衡D.无法判断移动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反应中常说的卤化、硝化、水化都属于取代反应
B.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 的名称为:2,2,4-三甲基-4-戊烯
C.分子式为C8H11N的有机物,分子内含苯环和氨基(-NH2)的同分异构体共14种
D.乙烯、氯乙烯、甲苯三种有机物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Cl4和SiC都属于有机物
B.甲醇和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
C.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D.若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的水解产物之一为乙醇,则该酯的结构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Ⅰ、已知室温下,碳酸的电离常数K1=4.4×10-7,K2=4.7×10-11.NaHCO3水溶液显碱性,在NaHCO3溶液中继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至溶液中n(HCO3-):n(H2CO3)=4.4时溶液可以达中性.
Ⅱ、工业上可通过CO和H2化合制得CH3OH:CO(g)+2H2(g) CH3OH(g)△H  (CO结构式为C≡O).又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断开 1mol化学键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数值如下表:
化学键C-CC-HH-HC-OC≡OH-O
键能
(kJ•mol-1
3484134363581072463
则△H=-116kJ•mol-1
Ⅲ、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1所示.
 ①电源 A 极为正极(填“正极”或“负极”),阴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6H2O+N2↑.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 1mol 电子,则膜左侧电解液的质量减少量为9g.
Ⅳ、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 2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10min反应达平衡.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2. 
①图2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②前 10min内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b) 值为$\frac{10}{9}$
③反应 25min 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图2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增大NO2的浓度(用文字表达);其平衡常数 K(d)=K(b)(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1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Z(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
反应时间/minn(X)/moln(Y)/mol
02.002.40
101.00
300.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200℃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0,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若密闭容器体积可变,其他条件不变,在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为原来一半,则n(X)>1mol/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充入1.00molX气体和1.20molY气体,到达平衡后,X转化率增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再向容器中通入0.10molX气体,0.10molY和0.10molZ,则v(正)<v(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

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

②焙烧:2PbS+3O22PbO+2SO2;

③制粗铅:PbO+CPb+CO;PbO+COPb+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 mol 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 g碳

B.浮选法富集方铅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

D.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1 mol Pb共转移2 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贵州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二氧化锰的有关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⑥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⑤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

D.反应②中Cl2只作氧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