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实验室需配置100mL2.00mol/LNaCl溶液,请你参与实验过程,并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填写表格中横线上所示内容).
实验原理m=cVM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1)计算:溶质NaCl固体的质量为11.7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NaCl固体.
(3)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搅拌.
(4)转移、洗涤: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中.
(5)定容:将蒸馏水注入仪器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
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然后静置.
思考与探究(7)某同学在实验步骤(6)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再向容器中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该同学所配置溶液是浓度<
(填“>”、“=”或“<”)2.00mol/L.

分析 试验仪器:
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依据配制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
实验步骤:
(1)依据m=CVM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3)固体称量后需要在烧杯中溶解;
(5)定容需要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思考与探究:
(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上,若再加蒸馏水,相当于稀释,浓度偏低.

解答 解:配制100mL2.00mol/LNaCl溶液,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容量瓶;
(1)配制100mL2.00mol/L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m=2.0mol/L×0.1L×58.5g/mol=11.7g;
故答案为:11.7;
(3)固体称量后需要在烧杯中溶解,故答案为:溶解;
(4)玻璃棒在溶解固体、冷却溶液中作用为搅拌,故答案为:搅拌;
(5)定容指加蒸馏水到离刻度线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上,若再加蒸馏水,相当于稀释,浓度偏低,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选择以及误差分析,熟悉配制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物理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熔点:MgO>CaSB.熔点:Li>Na
C.沸点:SiCl4>CF4D.沸点: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现有常温时浓度相同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CH3COOH   ②Na2CO3  ③HNO3④CH3COONa   ⑤NaOH
(1)五种溶质中是弱电解质的是①(填编号);
(2)④溶液中离子与分子共6种(包括水分子);
(3)这五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③<①<④<②<⑤(填编号);
(4)将CH3COONa溶液稀释100倍时,其pH变化如图中B曲线(填字母).
(5)上述五种溶液中分别加入AlCl3溶液,有气泡产生的是②(填编号),写出能产生气泡现象的离子方程式:2Al3++3CO32-+3H2O═2Al(OH)3↓+3CO2
(6)25℃时,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请写出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式:c(CH3COO-)>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在298K时,Ksp[Cu(OH)2]=2.2×10-20,Ksp(CuS)=1.3×10-36,Ksp(FeS)=6.3×10-18.取适量的CuSO4溶液,滴加NaOH溶液直到沉淀完全,所得溶液pH=1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中水电离出c(OH-)=1.0×10-10mol•L-1
B.所得溶液中的c(Cu2+)=1.0×10-5mol•L-1
C.向所得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会有黑色沉淀出现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用FeS作沉淀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a、b、c三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醋酸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b>c>a
B.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a>c>b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醋酸溶液的pH,测量结果均偏大
D.溶液中$\frac{{c(C{H_3}COOH)}}{{c(C{H_3}CO{O^-})}}$的数值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a=5,则A为强酸,B为弱酸(填“强”、或“弱”),若再稀释100倍,则A的pH小于7(填“<”、“>”或“=”).
(2)若A、B都是弱酸,则a的范围是2<a<5.
25℃时,图2烧杯中各盛有25mL的溶液.
(1)甲溶液pH=1.
(2)若将甲溶液全部倒入乙中,所得的混合溶液的pH(填“>”、“<”或“=”)<丙溶液的pH.
(3)若将乙溶液全部倒入丙中,所得的混合溶液pH>7,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Cl-)>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硬质玻璃管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仪器,请分析下列实验(固定装置略)并回答问题.
Ⅰ、进行微量实验:如图所示,将浓硫酸滴入装有Na2SO3固体的培养皿一段时间后,a、b、c三个棉球变化如下表.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棉球棉球上滴加的试剂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
a品红试液棉球变白,微热后又恢复红色SO2具有漂白性,且为暂时性漂白
b含酚酞的NaOH溶液棉球变为白色离子方程式:2OHˉ+SO2 =SO32ˉ+H2O或OHˉ+SO2=HSO3ˉ
c
含淀粉的碘水
棉球变为白色该气体具有还原性 (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Ⅱ、硬质玻璃管与其它装置结合完成定性或定量实验.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探究的装置.

实验一:铁矿石中含氧量的测定
(1)按上图组装仪器(夹持仪器均省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10.0g铁矿石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3)从左端导气管口处不断地缓缓通入H2,待C装置出口处H2验纯后,点燃A处酒精灯;
(4)充分反应后,撤掉酒精灯,再持续通入氢气至完全冷却.
(5)测得反应后装置B增重2.70g,则铁矿石中氧的质量分数为24%.
实验二: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

(1)步骤②和⑤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
(2)下列有关步骤⑥的操作中说法不正确的是bc.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液润洗
b.锥形瓶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c.因为碘水为黄色,所以滴定过程中不需加指示剂
实验结论:推算铁的氧化物的组成,由实验一、二得出该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5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已知某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较小
B.在t2时,D点的反应速率:ν(逆)>ν(正)
C.反应CO(g)+H2O(g)?CO2(g)+H2(g)的△H>0
D.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设NA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0.1mol•L-1NaClO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B.7.8gNa2O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0.3NA
C.N2H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除H外)均为8电子结构,1molN2H2中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NA
D.50mL18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9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