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 B. | IBr+H2O═HIO+HBr | ||
C. | 2Na2O2+4HCl═4NaCl+O2+2H2O | D. | NaH+H2O═NaOH+H2 |
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特征为化合价升降,则反应中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为分解反应,反应中Mn、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IBr+H2O═HIO+HBr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
C.2Na2O2+4HCl═4NaCl+O2+2H2O,存在O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NaH+H2O═NaOH+H2中存在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特征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液、萃取、蒸馏 | B. | 分液、蒸馏、萃取 | C. | 蒸馏、萃取、分液 | D. | 萃取、蒸馏、分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容器编号 |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 ||
A | B | C | ||
① | 2 | 1 | 0 | 0.75 Q kJ |
② | 0.4 | 0.2 | 1.6 |
A. | 容器①、②中的平衡常数均为36 | |
B. | 向容器①中通入氦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不变 | |
C. | 容器②中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0.05 Q kJ,达到平衡时,两个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5 mol•L-1 | |
D. | 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②保持恒容绝热,则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小于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 |
B. | 标准状况下,1 mol H2和1 mol H2O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 |
C. | HNO3的摩尔质量是63 g | |
D. | 0.5 mol 13H原子含有的中子数目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
B. |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 |
C. | 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同 | |
D. | 因为NH3溶于水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胶体属于介稳体系,主要是胶体粒子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 | |
B. | 当光束通过有尘埃的空气、墨水、稀豆浆都能观测到丁达尔效应 | |
C. | 利用过滤方法可以将NaCl、淀粉的水溶液分离 | |
D. | 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先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溶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亚硫酸氢钠的水解:HSO3-+H2O?H3O++SO32- | |
B. | 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负极反应:CH4-8e-+2H2O═CO2+8H+ | |
C. | 1mol•L-1 NH4A1(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等体积4 mol•L-1 NaOH溶液:Al3++4OH-═AlO2-+2H2O | |
D. | 用硫酸铜溶液去除硫化氢气体Cu2++H2S═CuS↓+2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