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某同学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进行验证,每一次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由此推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加入试剂 | 稀硫酸 | 浓硫酸 | 稀硝酸 | 浓硝酸 |
实验现象 | 产生红色固体,溶液呈蓝色 | 加热,产生无色气体 | 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
?
?
A.只有Cu
B.只有Cu2O
C.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80 mL 1 mol·L-1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⑧80 mL容量瓶 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⑦⑧⑥?B.②⑤⑦⑥
C.①③⑧⑥⑦?D.②⑥③⑦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酸和碱中都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D.氧化物和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钧窑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窑变是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颜色变化
B. 氧化铝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高品质的瓷器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
D. 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耐酸碱腐蚀,但是不能用来盛装氢氟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Na+、Mg2+、Cu2+、OH-、Cl-、CO32-、NO3-。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
②另取少量溶液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气体放出,再加入BaCl2溶液后,没有沉淀生成。
③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原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不能肯定存在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g质量分数为17%的H2O2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11.2LH2O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NA
C.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失去电子数目均为NA
D.2L0.5mo1?L-1盐酸中含HCl分子的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0.1mol/L稀硫酸中含有硫酸根数目为0.1NA
B.通常状况下,1 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大于22.4L
C.2.4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4L
D.0.1mol NH4+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类比推理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选项 | 类比 | 推理 |
A |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B | Fe与S能直接化合生成FeS | Cu和S也能直接化合生成CuS |
C | Fe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Cu | Na也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Cu |
D | Cu与O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uO | Na与O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Na?O |
?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5种微粒,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并且组成它们的元素的原子序 数都小于 18。A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5个;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 8 个,其单质不能从 CuSO4 溶液中置换出 Cu;C 元素有 3 种同位 素;D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E 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带负电荷的微粒,它 共有2个原子核 10 个电子,E极易与 C+结合成中性微粒。
(1)写出微粒的表示符号:B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2)C和D形成的10个电子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