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T℃时,在容积为0.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qD(s)△H<0(m、n、p、q为最简整数比).A、B、C、D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B(g)?3C(g)+D(s)
(2)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69.
(3)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对A的转化率无影响的是BC(填选项字母).
A.升高温度
B.移走一部分D
C.把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
(4)T℃时,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起始时充入0.2mol A、0.4mol B、0.3mol C、0.5mol D,此时v(正)=(填“>”“<”或“=”)v(逆),判断的依据是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等或Qc=K.

分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A、B、C、D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是0.4:0.2:0.6:0.2=2:1:3:1,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方程式表示为:2A(g)+B(g)?3C(g)+D(s),则
                      2A(g)+B(g)?3C(g)+D(s),
起始(mol/L)   1.6            2.0         0           
转化(mol/L)   0.8            0.4        1.2
平衡(mol/L)   0.8             1.6       1.2
以此可解答该题.

解答 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A、B、C、D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是0.4:0.2:0.6:0.2=2:1:3:1,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方程式表示为:2A(g)+B(g)?3C(g)+D(s),
故答案为:2A(g)+B(g)?3C(g)+D(s);
(2)2A(g)+B(g)?3C(g)+D(s),
起始(mol/L)   1.6            2.0         0           
转化(mol/L)   0.8            0.4        1.2
平衡(mol/L)   0.8             1.6       1.2
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1.{2}^{3}}{0.{8}^{2}×1.6}$=1.69,
故答案为:1.69;
(3)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D是固体,移走一部分D,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故B正确;
C.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即加压,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4)T℃时,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起始充入0.2mol A、0.4 mol B、0.3 mol C、0.5mol D,此时Qc=$\frac{{c}^{3}(C)}{{c}^{2}(A)•c(B)}$=$\frac{0.{3}^{3}}{0.{2}^{2}×0.4}$=1.69=K,仍然是平衡状态,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故答案为:=;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等或Qc=K.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速率及化学反应的确定,平衡三段法及K的计算、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注意D为固体,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
A.不变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Fe2+、A13+、NH4+、CO32-、SO32-、SO42-、Cl-中的若干种,现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 中肯定存在 Fe2+、A13+、NH4+、SO42-
B.X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Al3+和Cl-
C.溶液E和气体F发生反应,生成物为盐类
D.气体A是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框图中甲、乙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为常见液态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F、G所含元素相同且均为氯化物,G遇KSCN溶液显红色.

请问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⑤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⑤(填序号).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3)甲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4)在实验室将C溶液滴入F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5)在F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发生反应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Na2O2+6H2O=4Fe(OH)3+8Na++O2↑.
(6)已知:酚酞在c(OH-) 为1.0×10-4mol/L~2.5mol/L时呈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向3.9g A和50g B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片刻红色褪去(假设过程中液体体积不变).
①甲同学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由于溶液中c(OH-)过大造成的,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②你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由于导致的(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36,分子式C8H8O2,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且面积之比为1:2:2:3,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如图.关于A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分子属于酯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B.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符合题中A分子结构特征的有机物只有一种
D.与A属于同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化合物F(异戊巴比妥)是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I的化学名称是乙醇,化合物B的官能团名称是醛基,第④步的化学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_{△}^{H_{2}O}$+2NaBr.
(3)第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2CHCH2CH2Br+CH3CH2ONa→+CH3CH2OH+NaBr.
(4)试剂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结构简式是
(5)化合物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G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醇和化合物H.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得到高吸水性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aCl的电子式:B.钾离子的电子式:K+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早在2003年,我国就己经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为第三个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是肼(N2H4).
(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已知肼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请写出肼的结构简式:.由18O、16O、H、D原子组成的H2O2分子共有9种.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的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H4+4OH--4e-=4H2O+N2
(3)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2NH3=N2H4+Cl-+H2O.
(4)己知l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l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l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436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甲、乙两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的NaOH溶液中,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2H++2e-=H2↑.
(2)②中负极材料为铝片,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甲、乙两同学都认为“如果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金属,则作负极的金属应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则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Mg的活动性更强,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Al的活动性更强.(填元素符号)
(4)由该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D(填字母).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