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第二周期元素A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且有3个能级,B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为半充满结构,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氢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O<N(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BC${\;}_{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用文字描述).
(3)1mol AB-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NA
(4)如图是金属Ca和D所形成的某种合金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则该合金中Ca和D的原子个数比是1:5.
(5)镧镍合金与上述合金都具有相同类型的晶胞结构XYn,它们有很强的储氢能力.已知镧镍合金LaNin晶胞体积为9.0×10-23  cm3,储氢后形成LaNinH4.5合金(氢进入晶胞空隙,体积不变),则LaNin中n=5(填数值);氢在合金中的密度为0.083g•cm-3

分析 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第二周期元素A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且有3个能级,则A为C原子; 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C是O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为半充满结构且核电荷数介于A与C之间,因此B为N元素;D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氢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则D为Cu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第二周期元素A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且有3个能级,则A为C原子; 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C是O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为半充满结构且核电荷数介于A与C之间,因此B为N元素;D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氢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则D为Cu元素.
(1)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不断增大,但ⅡA族、ⅤA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因此C、N、O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O<N;D原子为29号Cu原子,因此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故答案为:C<O<N;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2CO3,该分子的中心原子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且不含有孤对电子,因此采取的是SP2杂化;BC${\;}_{3}^{-}$为NO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SP2;平面三角形;
(3)由于CN-与N2互为等电子体,1mol N2中含有2molπ键,则1mol CN-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NA
故答案为:2NA
(4)根据合金的晶胞结构示意图,该晶胞中Ca原子个数为$8×\frac{1}{8}=1$,Cu原子个数为$8×\frac{1}{2}+1=5$,则Ca和Cu原子的个数比为1:5;
故答案为:1:5;
(5)Ca、Cu合金化学式为CaCu5,由于镧镍合金与上述合金都具有相同类型的晶胞结构XYn,所以该镧镍合金中的n=5;氢在合金中的密度为:
$ρ=\frac{\frac{M}{{N}_{A}}}{V}=\frac{\frac{45}{6.02×1{0}^{23}}}{9.0×1{0}^{23}}g•c{m}^{-3}=0.083g•c{m}^{-3}$.
故答案为:5;0.083 g•cm-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电离能、原子轨道杂化方式与类型的判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晶胞的计算等知识点,题目综合性较强,注意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构造原理等知识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B.温度一定时,向水中滴加少量酸或碱形成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Kw变小
C.常温下,2NO(g)+O2(g)═2NO2(g)能够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由于Ksp(BaSO4)<Ksp(BaCO3),因此不可能使BaSO4沉淀转化为BaCO3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剂PAFC--聚合氯化铁铝[AlFe (OH)nC1(6-n)]m,n<5,m<10.广泛用于生活用水的净化和废水的净化
(1)为测定PAFC中Al的含量,采用如图所示流程进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关PAFC的说法正确的是C
A.PAFC中铁显+2价
B.PAFC用于净化饮用水时,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有害物质
C.PAFC用于净水时,比用相同量的氯化铝和氯化铁对水的pH改变小
D.PAFC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都能稳定存在
②步骤I中的试剂A是氢氧化钠溶液.(填“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③步骤III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④实验室进行“灼烧”时所需的陶瓷仪器有瓷坩埚、泥三角.
⑤溶液2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式为c(H+)+c(Na+)=c(OH-)+c(HCO3-)+2c(CO32-)+c(Cl-);
向溶液2中滴加少量NaOH镕液,则$\frac{c({H}_{2}C{O}_{3})}{c(C{O}_{3}^{2-})}$  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已知C和某一金属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此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该同学确定该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他的判断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可用文字或离子方程式解释理由).否,Fe+2Fe3+=3Fe2+
(3)有资料介绍:溶液中铝元素以氢氧化物[用Al(OH)3表示]形式存在的pH范围是3.8~10.现有A、B两种均含铝元素形成的某种离子溶液,其pH分别为1、13,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6H2O+3AlO2-=4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镁及其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欲用下列装置和药品制备少量氮化镁.(已知氮化镁易与水反应)
①A中盛装的是浓氨水,B中可盛装生石灰,二者混合可制取氨气.
②按照气流的方向连接装置:a接d、e接c、b接f.
③已知氨气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生成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H2O+3Cu.
④如果没有无水氯化钙装置,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2)碱式碳酸镁密度小,是橡胶制品的优良填料,可用复盐MgCO3(NH42CO3•H2O作原料制得.如图所示,按一定的固液比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该含镁复盐和蒸馏水,放在恒温水浴中加热,开启搅拌器同时加入氨水,待温度达到40℃时,滴加卤水(氯化镁溶液)并继续滴入氨水,待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镁产品.
①选择水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反应物受热均匀.
②40℃复盐开始热解生成MgCO3•3H2O,该反应的方程式为MgCO3•(NH42CO3•H2O+H2O$\frac{\underline{\;\;△\;\;}}{\;}$MgCO3•3H2O+2NH3↑+CO2↑;此时开始滴加卤水的目的是吸收复盐热解生成的氨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③若制得的碱式碳酸镁的质量为m g,要确定其组成(不考虑微量杂质),还必需的数据有bd(填字母代号).
a.碱式碳酸镁的密度    b.充分灼烧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c.灼烧时的温度和时间  d.灼烧时,测算得的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重铬酸盐广泛用作氧化剂、皮革制作等.以铬矿石(主要成分是Cr2O3,含FeO、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取重铬酸钠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r2O3与纯碱在高温焙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r2O3+4Na2CO3+3O2$\frac{\underline{\;高温\;}}{\;}$4Na2CrO4+4CO2,Na2CrO4用硫酸酸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rO42-+2H+Cr2O72-+H2O;
(2)Na2Cr2O7可用于测定废水的化学耗氧量(即COD,指每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被氧化所需要O2的质量).现有某水样100.00mL,酸化后加入C1 mol/L的Na2Cr2O7溶液 V1 mL,使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完全被氧化(Cr2O72-还原为Cr3+);再用C2mol/L的FeSO4溶液滴定剩余的Cr2O72-,结果消耗FeSO4溶液V2mL.
①该水样的COD为480C1V1-80C2V2mg/L;
②假设上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3+和Cr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要使Fe3+沉淀完全而Cr3+还未开始沉淀.则需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3.2~4.3之间,(可能用到的数据:KSPFe(OH)3=4.0×10-38,KSPCr(OH)3=6.0×10-31,lg$\root{3}{0.4}$=-0.1,lg$\root{3}{4}$=0.2,lg$\root{3}{6}$=0.3,lg$\root{3}{60}$=0.6)
(3)在Na2Cr2O7溶液中加入固体KC1进行复分解反应即可制得橙色的K2Cr2O7,请分析此反应能发生的原因K2Cr2O7的溶解度小于Na2Cr2O7的溶解度,加入固体KCl时使K2Cr2O7超饱和而析出晶体.
(4)酸性的K2Cr2O7溶液常用于酒驾的检验,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r2O72-+3C2H5OH+16H+=4Cr3++3CH3COOH+11H2O,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都属于萘(结构简式:的同系物,则萘和萘的同系物分子组成通式是(  )
A.CnH2n-6(n≥11)B.CnH2n-12(n>10)C.CnH2n-10(n≥10)D.CnH2n-12(n≥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4-)+c(C2O42-)+c(H2C2O4)]
B.等pH的氨水、KOH溶液、Ba(OH)2溶液中:c(NH4+)=c(K+)=c(Ba2+
C.加水稀释CH3COONa溶液,溶液中$\frac{c(C{H}_{3}COOH)c(O{H}^{-})}{c(C{H}_{3}CO{O}^{-})}$的值变小
D.25℃时,pH=4的盐酸与pH=4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按如图所示装置,在试管A里加入3mL乙醇和2mL冰醋酸,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2mL浓硫酸,再加入少量碎瓷片,用酒精灯加热10min,结果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没有无色油状液体,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试管A中没有发生反应
B.热源小、水量多,水浴升温速度太慢
C.产物蒸汽在试管A上部全部被冷凝回流
D.产物已全部溶解在饱和Na2CO3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
电离方程式电离常数
K/mol•L-1
CH3COOHCH3COOH?CH3COO-+H+1.26×10-5
H2CO3H2CO3?H++HCO3-
HCO3-?CO32-+H+
K1=4.31×10-7
K2=5.61×10-11
H2SH2S?H++HS-
HS-?H++S2-
K1=9.1×10-8
K2=1.1×10-12
H3PO4H3PO4?H++H2PO4-
H2PO4-?H++HPO42-
HPO42-?H++PO43-
K1=7.52×10-3
K2=6.23×10-8
K3=2.20×10-13
回答下列问题:
(1)K只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K值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那么K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有何关系?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3)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42-都看作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H3PO4,最弱的是HPO42-
(4)H3PO4的Ka1、Ka2、Ka3之间存在数量上的规律,此规律是在数值上相差很大,产生此规律的原因是上一级电离产生的H+对下一级电离有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