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反应Ⅰ为生成NaHCO3,加热生成Na2CO3,在反应Ⅱ中二氧化硫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HSO3与二氧化碳,加热NaHSO3生成Na2S2O5,
(1)根据流程确定反应物为NaCl、NH3、CO2,产物为NH4Cl和碳酸氢钠;
(2)CuS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和二氧化硫气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3)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生成二氧化硫化合价没变;
(4)反应Ⅰ进行时应先通入氨气,增大HCO3-的浓度,便于NaHCO3析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结晶得出硫酸铜晶体;根据流程图可知,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5)反应Ⅱ中反应应是二氧化硫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HSO3,NaHSO3再生成Na2S2O5,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 SO2+H2O=2NaHSO3+CO2,为了控制杂质,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应按反应方程式中比例关系反应;检验产品中含有碳酸钠杂质,需加酸反应检验二氧化碳生成,即用的澄清石灰水,但加酸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应先除去,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根据颜色不褪色确定二氧化硫除净,据此答题.
解答 解:(1)流程确定反应物为NaCl、NH3、CO2,产物为NH4Cl和碳酸氢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故答案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硫化铜灼烧一定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3O2$\frac{\underline{\;高温\;}}{\;}$2CuO+2SO2,故答案为:2CuS+3O2$\frac{\underline{\;高温\;}}{\;}$2CuO+2SO2;
(3)根椐提示可知生成二氧化硫和水,Na2S2O5与稀硫酸反应放出SO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52-+2H+=2SO2↑+H2O,
故答案为:S2O52-+2H+=2SO2↑+H2O;
(4)反应Ⅰ进行时应先通入氨气,增大HCO3-的浓度,便于NaHCO3析出;上述分析可知,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出硫酸铜晶体,副产品X的化学式是CuSO4•5H2O,根据流程图可知,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
故答案为:NH3;CuSO4•5H2O;CO2;
(5)从生产过程可以看出是硫酸铜晶体;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再次利用,反应Ⅱ中气体与固体分别是二氧化硫和碳酸钠,这两种物质反应必须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Ⅱ中反应应是二氧化硫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HSO3,NaHSO3再生成Na2S2O5,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SO2+H2O=2NaHSO3+CO2,因此气体与固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检验产品中含有碳酸钠杂质,需加酸反应检验二氧化碳生成,即用的澄清石灰水,但加酸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应先除去,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根据颜色不褪色确定二氧化硫除净,故选①③⑥,
故答案为:2:1;①③⑥.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置制备的实验方案分析,主要是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注意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的目的,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逐渐变浅 | |
B. | H2、I2、HI平衡混合气缩小体积加压后颜色变深 | |
C. |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2在催化氧化时条件控制为常压,而不是高压 | |
D. | 工业上合成氨气时温度选择450℃左右,而不是常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能含有Fe2+和Fe3+ | B. | 可能含有Fe2+和Cu2+ | ||
C. | 可能含有Cu2+和Fe3+ | D. | 可能含有单质铜和Fe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式 | CH3COOH | H2CO3 | HClO | |
电离平衡常数 | Ka=1.8×10-5 | Kal=4.3×10-7 | Ka2=5.6×10-11 | Ka=3.0×1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不断的蒸出乙酸乙酯来提高产率 | |
B. | CO有毒,会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用Hb表示)化合发生下述反应:CO+HbO2?HbCO+O2,输氧抢救CO中毒的患者 | |
C. | 皂化反应采用强碱性条件,促使油脂水解 | |
D. | 合成氨时,采用高温与高压来提高氨气的产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