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0.1mol•L-1KHS溶液中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A.c(K+)+c(H+)═c(OH-)+c(HS-)+2 c(S2-B.c(K+)>c(HS-)>c(OH-)>c(H+
C.c(HS-)+c(S2-)+c(H2S)=0.1 mol•L-1D.c(K+)>c(HS-)>c(H+)>c(OH-

分析 KHS溶液显示碱性,说明HS-水解程度大于HS-电离程度,存在HS-?H++S2-,HS-+H2O?H2S+OH-,H2O?H++OH-,结合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解答该题.

解答 解:A.KHS溶液中遵循电中性原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K+)+c(H+)=c(OH-)+c(HS-)+2 c(S2-),故A正确;
B.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并且HS-水解程度大于HS-电离程度,则c(OH-)>c(H+),因水解程度较弱,则c(K+)>c(HS-)>c(OH-)>c(H+),又由于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则c(H+)>c(S2-),则溶液中正确的电离平衡为:c(K+)>c(HS-)>c(OH-)>c(H+)>c(S2-),故B正确;
C.0.1mol•L-1KHS溶液中含有:HS-、S2-、H2S,由物料守恒可知c(HS-)+c(S2-)+c(H2S)=0.1 mol•L-1,故C正确;
D.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并且HS-水解程度大于HS-电离程度,则c(OH-)>c(H+),因水解程度较弱,则c(K+)>c(HS-)>c(OH-)>c(H+),又由于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则c(H+)>c(S2-),则溶液中正确的电离平衡为:c(K+)>c(HS-)>c(OH-)>c(H+)>c(S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KHS溶液呈碱性、HS-水解程度大于HS-电离程度,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利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Ca(HCO32与NaOH溶液
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
D.在NaBr、NaI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00℃时,某强酸溶液pH=4,强碱溶液pH=9,酸碱溶液混合pH=6,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为(  )
A.V(酸)=10V(碱)B.V(碱)=10V(酸)C.V(酸)=9V(碱)D.V(碱)=9V(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我们中学阶段接触过许多盐,盐是一类重要的物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与酸或碱反应是盐的通性.有两种盐,它们均由位于元素周期表前两周期相同的四种元素组成,且它们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则这两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NH4HCO3、(NH42CO3
(2)KAl(SO42是一种复盐,假设1molKAl(SO42完全转化为Al(OH)3胶体,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小于(填“大小”、“小于”或“等于”)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胶体的微粒直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如果向含1mol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1mol•L-1的Ba(OH)2溶液,当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时,加入的体积为1.5L.
(3)KMnO4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在酸性的条件下氧化能力更强,酸化时一般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MnO4-+10Cl-+16H+=5Cl2↑+2Mn2++8H2O;也不用稀硝酸,其原因是稀硝酸也具有氧化性.
(4)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碱.向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各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果不考虑水的电离,在加入盐酸的过程中,离子数目一直不变的是Na+(填离子符号,下同),一直减少的是CO32-,一直增大的是Cl-,先增大后减小的是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L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表: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H+NH4+Al3+K+     Mg2+
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Cl-Br-I?AlO2-  CO32-
(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适当加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则该溶液中确定含有的离子有H+、NH4+、Al3+
②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2+、AlO2-、CO32-
③写出沉淀减少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H2O
(2)经检测,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11.2L22.4L28L
n(Cl-2.5mol3.5mol4.0mol
n(Br-3.0mol2.5mol2.0mol
n(I-a mol00
①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1.
②从起始至通入Cl2的体积为22.4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4Cl2+2Br-+6I-=8Cl-+Br2+3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5.现有X、Y、Z三种常见非金属元素,A、B、C三种常见金属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
③XZ极易溶于水,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④2mol X的单质可与1mol Y的单质化合生成2mol 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⑥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黄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棕黄色溶液.
⑦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2溶于水加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⑧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XZHCl,BZ2CuCl2
(2)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HClO(化学式).
(3)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Cl2$\frac{\underline{\;点燃\;}}{\;}$2FeCl3
(4)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生成淡黄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2$\frac{\underline{\;点燃\;}}{\;}$Na2O2
(5)Z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OH-+Cl2=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常温时CH3COOH和NH3•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NH4+)/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
C.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NH4+)=c(CH3COO-)>c(H+)=c(OH-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溶液中的pH=7,由水电离出的c(H+)=1×10-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其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改善能源结构、机动车限号等措施能有效减少PM2.5、SO2、NOx等污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定量的某利M2.5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制成待测试样(忽略OH-).常温下测得该训试样的组成及其浓度如表一:根据表一中数据判断该试样的pH=4.
表一:
离子K+Na+NH4+SO42-NO3-Cl-
浓度mol/L4×10-66×10-62×10-54×10-53×10-52×10-5
(2)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D.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C.N2、O2、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D.氧气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3)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
C(s)+$\frac{1}{2}$O2(g)═CO(g)△H=-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l.3kJ•mol-1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下列可作为洗涤含SO2的烟气的洗涤剂的是AB.
A.浓氨水   B.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C.FeCl2饱和溶液   D.酸性CaCl2饱和溶液
(4)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某研究性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N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逆向进行,在$\frac{n(NO)}{n(CO)}$=1的条件下,为更好的除去NOx物质,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870K左右.
(5)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在5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假设无杂质),一定条件下生成气体E和F.当温度分别在T1℃和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n/mol)如表二:
表二:
物质
温度/℃
活性炭NOEF
初始3.0000.1000
T12.9600.0200.0400.040
T22.9750.0500.0250.025
①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NO?N2+CO2,②若T1<T2,则该反应的△H<O (填”>”、“<”或“=”).
③上述反应T1℃时达到化学平衡后再通入0.1molNO气体,则达到新化学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