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1)常温下0.1mol•L-1CH3COONa溶液呈碱(选填“酸”、“中”、“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H3COO-+H2O=CH3COOH+OH-
(2)在配制碳酸钠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NaOH(或NaHCO3).(填化学式)
(3)写出泡沫灭火器(内含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倒置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
(4)常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c(CO32-)(填“>”、“=”或“<”),原因是HCO3-?CO32-+H+、HCO3-+H20?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5)已知:
①ZnCl2•xH2O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酸性
②SOCl2极易与水发生下列反应:SOCl2+H2O═SO2+2HCl
实验室制取无水氯化锌是将ZnCl2•xH2O与SOCl2混合加热的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混合加热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ZnCl2•XH2O+XSOCl2$\frac{\underline{\;\;△\;\;}}{\;}$ZnCl2+XSO2+2XHCl;SOCl2的作用是夺取ZnCl2•XH2O中的结晶水,生成的HCl抑制ZnCl2•XH2O的水解.

分析 (1)0.1mol•L-1CH3COONa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醋酸根离子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根离子;
(2)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并解答该题;
(3)NaHCO3与Al2(SO4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
(4)0.1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说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5)ZnCl2•xH2O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酸性,氯化锌水解生成氢氧化锌和盐酸,溶液显酸性,SOCl2极易与水发生生成二氧化硫和盐酸,其中盐酸起到抑制氯化锌的水解,晶体和SOCl2混合加热,结晶水失去和SOCl2极易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二氧化硫.

解答 解:(1)0.1mol•L-1CH3COONa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醋酸根离子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2O=CH3COOH+OH-
故答案为:碱,CH3COO-+H2O=CH3COOH+OH-
(2)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NaOH或NaHCO3,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抑制水解,
故答案为:NaOH (或NaHCO3);  
(3)NaHCO3与Al2(SO4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
故答案为:Al3++3HCO3-=Al(OH)3↓+3CO2↑;
(4)常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离子方程式为:HCO3-?CO32-+H+、HCO3-+H20?H2CO3+OH-,的pH大于8,c(OH-)>c(H+),说明HCO3-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故c(Na+)>c(HCO3-)、c(H2CO3)>c(CO32-),
故答案为:>;HCO3-?CO32-+H+、HCO3-+H20?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5)ZnCl2•xH2O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酸性,氯化锌水解生成氢氧化锌和盐酸,溶液显酸性,SOCl2极易与水发生生成二氧化硫和盐酸,其中盐酸起到抑制氯化锌的水解,晶体和SOCl2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l2•XH2O+XSOCl2 $\frac{\underline{\;\;△\;\;}}{\;}$ZnCl2+XSO2+2XHCl,结晶水失去和SOCl2极易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二氧化硫,
SOCl2的作用是夺取ZnCl2•XH2O中的结晶水,生成的HCl抑制ZnCl2•XH2O的水解,
故答案为:ZnCl2•XH2O+XSOCl2 $\frac{\underline{\;\;△\;\;}}{\;}$ZnCl2+XSO2+2XHCl;夺取ZnCl2•XH2O中的结晶水,生成的HCl抑制ZnCl2•XH2O的水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判断,溶液酸碱性比较,弱离子的性质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同学拟用粗氧化铜(含少量FeO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铜,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O+2H+=Cu2++H2O.
(2)步骤②中加入H2O2的目的:将Fe2+氧化成Fe3+,沉淀Ⅱ的化学式为:Fe(OH)3
(3)已知: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1.93.2
Cu2+4.76.7
Fe2+79
步骤③中调节溶液pH的试剂X可以是BC(双选,填编号).
A.NaOH       B.CuO    C.Cu(OH)2    D.NH3•H2O
(4)步骤④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为得到无水CuCl2,步骤⑤需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CuCl2•2H2O,原因是干燥的HCl气流既可抑制Cu2+的水解,还能带走CuCl2•2H2O受热产生的水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甲醇合成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

(1)写出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CH3OH(g)△H=-(b-a)KJ/mol.
(2)实验室在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合成实验.将1mol CO和2mol H2通入容器中,分别恒温在300℃和500℃反应,每隔一段时间测得容器内CH3OH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浓度(mol/L)温度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
300℃0.400.600.750.840.900.90
500℃0.600.750.780.800.800.80
在300℃反应开始1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0.08mol/(L•min).
(3)在500℃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25.
(4)在另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2mol CO和2.0mol H2,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压强为起始压强的一半.计算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80%.
(5)铜基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和条件温和的特点,已广泛地使用于CO/CO2的加氢合成甲醇.使用铜基催化剂后,该反应中a的大小变化对反应热△H有无影响,无影响.(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6)2009年,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上获得新突破,原理如图b所示.请写出从C口通入O2发生的电极反应式O2+4e-+4H+=2H2O.
(7)用上述电池做电源,用图c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C1、C2均为石墨电极).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OH-+H2↑+Cl2↑.
②电解开始后在电极C2的周围(填“C1”或“C2”)先出现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下列分子结构:CO2、CH4、PCl5、Na2O2、MgF2,其中原子的最外层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CH4、PCl5,是离子化合物,且离子个数之比是2:1或1:2的是Na2O2、Mg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列出了11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 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ClO4元素⑥与⑦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2)⑧、⑨元素形成的单质较活泼的是Cl2请设计实验证明它们活泼性的强弱根据置换反应反应Cl2+2Br-=2Cl-+Br2可证明单质氧化性Cl2>Br2
(3)②、③、⑧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K+>Mg2+
(4)实验室用元素⑧的氢化物制取⑧的单质的反应方程式4HCl(浓)+MnO₂$\frac{\underline{\;\;△\;\;}}{\;}$MnCl₂+Cl₂↑+2H₂O
(5)⑤单质、石墨和二氧化钛(TiO2)按比例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产物是TiC(在火箭和导弹上有重要应用)其反应方程式为4Al+3C+3TiO2$\frac{\underline{\;高温\;}}{\;}$2Al2O3+3Ti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1.2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已知t0~t1阶段保持恒温、恒容,且c(B)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已知在t2、t3、t4、t5时刻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其中t3时刻为使用催化剂.

(1)若t1=15s,则t0~t1阶段的反应速率为v(C)=0.02mol•L-1•min-1
(2)t4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2mol.
(3)t5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4)已知t0~t1阶段该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 kJ(Q为正值),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A(g)+B(g)?3C(g)△H=+2.5QKJ/mol.
(5)图乙中共有Ⅰ~Ⅴ五处平衡,其温度最高的是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药品:铜,铁,镁,0.5mol/L H2SO4,2mol/L H2SO4,18.4mol/L H2SO4
Ⅰ.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表: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
2 mol/L的硫酸于试管
反应速率:镁>铁,铜不反应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mol/L的硫酸于试管中②反应速率:镁>铁,铜不反应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e、Mg.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温度相同.
Ⅱ.乙同学为了更精确的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镁(或铁)和0.5mol/LH2SO4、2mol/LH2SO4
(5)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按住注射器活塞不动,向分液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a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下,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0.5amol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与N的关系正确的是(  )
A.M<NB.2M=NC.N<MD.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中阿环保论坛将于9月在银川举行,能源与环境将是本次论坛的重点,为此,银川市政府大力治理环境,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高效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I.装置Ⅰ可用来监测空气中NO的含量,写出该装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NO+O2--2e-=NO2;每流经1m3空气(假设NO被完全吸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10-7mol,则该空气中NO的含量约为3×10-3mg/m3
II.图2是煤化工产业链的一部分,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已知该产业链中某反应的平衡表达式为:K=$\frac{C({H}_{2})•C(CO)}{C({H}_{2}O)}$,它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
Ⅲ.二甲醚(CH3OCH3)在未来可能替代柴油和液化气作为洁净液体燃料使用,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CH3OCH3.工业制备二甲醚在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230~28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
(1)新工艺的总反应为:3CO(g)+3H2(g)?CH3OCH3(g)+CO2(g)△H该反应△H=-247kJ•mol-1
(2)在某温度下,若反应①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O)=1mol/L,c(H2)=2.4mol/L,5min后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5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3)能说明反应①在恒温恒容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D.
A.v(CO)=2v(H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H2)=2v(CO)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二甲醚燃料电池”是一种绿色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写出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式CH3OCH3-12e-+3H2O═2CO2+12H+;现使用该电池,用石墨电极电解600ml,0.2mol/L的NaCl溶液,当反应掉0.23g二甲醚时,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06mol;此时NaCl溶液的pH值为13 (假设溶液体积仍为6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