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紫色的石蕊溶液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人们先把煤转化为CO和H2,再将它们转化为甲醇,某实验人员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发生反应:2H2(g)+CO(g) CH3OH(g),测定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s | 0 | 500 s | 1 000 s |
c(H2)(mol/L) | 5.00 | 3.52 | 2.48 |
c(CO)(mol/L) | 2.50 |
(1)在500 s内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
(2)在1 000 s内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1 000 s时H2的转化率是________。
(3)在500 s时生成的甲醇的浓度是________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25℃时,下列酸的电离常数:醋酸: 1.75×10-5 、 氢氰酸:4.93×10-10、氢氟酸:7.2×10-4、甲酸:1.77×10-4。电离常数越大,对应酸的酸性越强。则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上述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
A. 醋酸 B. 氢氰酸 C. 氢氟酸 D. 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变时,不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B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物A为烃类化合物,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其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其中B、D、E的结构中均含有2个—CH3,且它们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出现4个峰。
请回答:
(1)D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Ⅲ的反应类型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还原反应 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 d.消去反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反应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高聚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A的同分异构体中有一对互为顺反异构的链状有机物,且结构中含有2个—CH3,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和________;
(5)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足量金属钠生成氢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同时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除加淀粉和水之外,还需加入相应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最好的是( )
A.碘水→NaOH溶液→Cu(OH)2溶液
B.H2SO4溶液→碘水→NaOH溶液→Cu(OH)2悬浊液
C.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D.H2SO4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75%医用酒精可有效消灭新型冠状病毒
C.用氟利昂做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 烧碱、冰醋酸、蔗糖均为电解质 D. 盐水、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若容器体积和温度保持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A.4 mol A+2 mol B
B.3 mol C+1 mol D
C.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D.1 mol A+0.5 mol B+3 mol C+1 mol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