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实验的原理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或者溴水都能使它们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HNO3的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气有还原性
C.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H4+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办法制取氨气

分析 A、SO2和Br2、H2O反应,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碱性;
C、溶液中可能含有氢离子等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稀溶液中,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加热,不能产生氨气;
D、一水合氨不稳定,加热促进分解.

解答 解:A.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红棕色退去,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错误;
B、有白烟产生说明生成氯化铵固体颗粒,体现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碱性,故B错误;
C、溶液中可能含有氢离子等,优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铵根离子不能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稀溶液中,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加热,不能产生氨气,故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H4+,故C错误;
D、氨水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可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检验、氨水和二氧化硫的性质,难度中等,掌握常见离子检验方法,C选项注意干扰离子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H2和y mol I2(g),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增大,
(2)充入更多的H2增大,
(3)扩大容器的体积减小,
(4)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t/s-n(PCl3)/mol数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
B.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mol PCl3 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H<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 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小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是(其中R为饱和烃基),X在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Q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74倍,分子组成符号CaHbO2

(1)Q的分子式是C9H8O2.X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氯原子
(2)符合下列要求的Q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①分子中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分子结构中除苯环外不含其它环状结构②该有机物含有),写出任意一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符合上述条件的物质的结构简式
(3)针对以下不同情况分别回答
①若Q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还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P,W能发生银镜反应.则W的结构简式是.于由X通过一步反应得到P,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若Q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一个六元环,则Z→Q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向盛有白糖的小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在滴入浓硫酸,白糖变黑,并迅速膨大,俗称“黑面包”,同时又气体逸出,若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的作用,脱水剂、强氧化剂B.“黑面包”的主要成分:C
C.气体的主要成分:SO2、CO2D.白色沉淀只有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A-J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族
2ABC
3DEFGH
4IJ
(1)元素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VⅡA族.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ClO4,它与碱性最强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3)C与D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该化合物是由离子和共价键形成.
(4)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D、E、F、G、H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如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将E单质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1.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的Na2G溶液中滴加新制的单质H的水溶液2.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D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3.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单质E投入稀盐酸中4.反应开始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单质F投入稀盐酸中5.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FH3溶液中滴加DOH溶液至过量6.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②、实验④所对应的实验现象分别为6、3(填序号)
实验⑥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实验结论:从左到右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递减,得电子能力递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一定条件下,将分別盛有熔融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2:3B.3:2:1C.6:3:1D.6: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硼元素的化合物种类丰富,用途广泛.
(1)强还原剂(NaBH4)与三氟化硼(BF3)在乙醚溶剂中反应,可制得乙硼烷(B2H6).
3NaBH4+4BF3$\frac{\underline{\;乙醚\;}}{\;}$3NaBF4+2B2H6
上述方程式中,除H外的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顺序为F>B>Na.
(2)硼氢化锂(LiBH4)晶体内不存在的作用力有ade.(填标号)      
a.金属键 b.共价键 c.离子键 d.范德华力 e.氢键
 (3)硼的化合物F3B-N(CH33,结构如图1
①该化合物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②该化合物中有(填“有”或“无”)配位键存在,判断的依据是该化合物中一个B原子与3个F原子结合的同时又与一个N原子结合,而B原子只有3个价电子,故需提供一个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4)硼酸晶体(H3BO3)是一种层状结构(如图2),层内的H3BO3,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连,1mol H3BO3晶体中含有3mol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C(s)+CO2(g)═2CO(g)的△H>0,△S<0
B.反应H+(aq)+OH-(aq)═H2O(l)的△H<0,△S<0
C.反应NH3(g)+HCl(g)═NH4Cl(s) 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
D.反应CaCO3(s)═CaO(s)+CO2(g) 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