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元素A、B、C、D、E位于第3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B、C属于金属元素,D、E为非金属元素,A、C、E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0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D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请完成下列各小题:
(1)A、B、C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用电子式表示).
(2)指出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3周期第ⅥA族.
(3)元素D的氯化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4)在生活中,常利用C的单质与Fe2O3在高温下的反应来进行焊接钢轨.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5)D元素的单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举出D的单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半导体材料、硅合金、太阳能电池等.

分析 短周期元素A、B、C、D、E位于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E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0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为氢氧化铝与强碱、强酸的反应,故A为Na、C为Al,B为Mg元素,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0-1-3=6,则E为硫元素;D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D为Si.
(1)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2)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氯化铝属于共价化合物;
(4)Al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与Fe,该反应为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5)Si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A、B、C、D、E位于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E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0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为氢氧化铝与强碱、强酸的反应,故A为Na、C为Al,B为Mg元素,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0-1-3=6,则E为硫元素;D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D为Si.
(1)金属性Na>Mg>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NaOH>Mg(OH)2>Al(OH)3,NaOH的碱性最强,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E为硫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ⅥA族,故答案为:ⅥA;
(3)氯化铝属于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共价;
(4)Al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与Fe,反应方程式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该反应为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5)Si具有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硅合金、太阳能电池等,故答案为:半导体材料、硅合金、太阳能电池等.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性质、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I-I、1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 J、299k 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2mol HI需要放出(填“放出”或“吸收”)11k J的热量.此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填”高”或”低”)越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B.金属钠投入水中:Na+H2O═Na++OH-+H2
C.将铝片放入过量NaOH溶液中:2Al+2OH-+2H2O═2AlO2-+3H2
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2Al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
A.基态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
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
C.基态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
D.基态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能准确表示该物质分子组成,如白磷(P4)、二氧化碳(CO2)、氯化铵(NH4Cl)等
B.C2H2与BeCl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
C.在1molSiO2晶体中,含有2molSi-O键
D.NC13分子中N-C1键键长比CCl4分子中C-C1键键长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Si、N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Si.
(2)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
电离能/kJ•mol-1I1I2I3I4
A9321 82115 39021 771
B7381 4517 73310 540
(3)依据第2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图中B、F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C、N、O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
(4)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5)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M,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9、电子数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室难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反应制得白色纯净的Fe(OH)2沉淀.若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制得纯净的Fe(OH)2沉淀.两极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1)b电极材料为石墨,其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电解时,当在电极上有白色沉淀生成时,电解液d是C;(填序号),当在两极之间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时,电解液d是B.(填序号)
A.纯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CuCl2溶液
(3)液体c为苯,其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产物被氧化,在加入苯之前,对d溶液进行加热处理的目的是赶尽溶液中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足量铜与适量一定浓度的浓硝酸反应生成NO和NO2,请从A、B、C、D、E五个装置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简单而合理的实验,用于测定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其比值用X表示,其中A装置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用橡皮管连通,并装有适量水,甲管有刻度;

(1)实验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0;
(2)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装置接口的编号,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④⑤⑦⑧①.
(3)连接好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填操作名称),在装好药品,并打开a和b,向A装置的右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接着打开c通入足量的N2,通入N2的目的是赶净装置中空气,防止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4)要测定X,需要将E中的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酸碱指示剂氧化褪色而影响实验,因此,中和滴定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将E中的溶液加适量水稀释.
(5)实验前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应向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6)实验后若是气管中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 L,E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 mol,则用含a和V的式子表示X=(V-11.2a):33.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烃是指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B.含碳化合物都属有机物
C.分子里含有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D.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