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在古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广泛应用了化学知识,古代文献中大量记载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 我国古代文献《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这是因为KNO3能自燃
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 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CuSO4=FeSO4+Cu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5(PO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已知25 ℃,101 kPa时:
CaO(s)+H2SO4(l)===CaSO4(s)+H2O(l) ΔH=-271 kJ·mol-1
5CaO(s)+3H3PO4(l)+HF(g)===Ca5(PO4)3F(s)+5H2O(l) ΔH=-937 kJ·mol-1
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H2(g),在25 ℃、101 kPa下,已知每消耗3.8 g NaBH4(s)放热21.6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Al2O3(s)+3C(s)===2Al(s)+3CO(g) ΔH1=+1 344.1 kJ· mol-1
2AlCl3(g)===2Al(s)+3Cl2(g) ΔH2=+1 169.2 kJ· mol-1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温度为T时:CH4(g)+2H2O(g)===CO2(g)+4H2(g) ΔH=+165 kJ·mol-1
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自范性;而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
②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③共价键可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④MgO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这是因为前者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离子半径小;
⑤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
⑥晶体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⑦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CsCl和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为6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探究小组拟用铜片制取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Ⅰ、他们先把铜粉放在空气中灼烧,再与稀硝酸反应制取硝酸铜。
(1)如果直接用铜屑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取硝酸铜:
①铜屑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可能导致的两个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实验中,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按顺序是___ _、__ _、过滤、晾干。
Ⅱ、为了探究Cu(NO3)2在酸性条件下跟铁单质的反应。他们取一支试管,加入Cu(NO3)2溶液,滴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一定量铁粉,实验后没有固体残留物质。
(3)该探究小组对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他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请按下表格式补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步骤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步骤1:观察样品 | 溶液呈蓝绿色,①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 |
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 |
|
步骤3:③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 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A
C.1 mol NH3中含有3NA对共用电子对
D.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NA个质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现需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NaOH溶液480 mL。
(1)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步骤包括: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________________;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_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①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配制此溶液,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克。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A.溶解固体溶质时,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B.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C.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4)配制好的NaOH溶液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溶液配制的问题
①.容量瓶使用之前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上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用的容量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规格。
④.容量瓶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来长期存放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加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做反应容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所示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原子半径/nm | 0.182 | 0.160 | 0.089 | 0.143 | 0.102 | 0.099 | 0.071 |
主要化合价 | +1 | +2 | +2 | +3 | +6、2 | 1 | 1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G>HF>H2E
B.B2+、D3+、E2、G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A、E元素与氧元素可以形成三种常见的含氧酸盐
D.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主族元素。A2在常温下为气态,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C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可与氧形成离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
B. D的离子半径比C的离子半径大
C. A与B可形成很多种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
D. 工业上生产D可通过电解其熔融盐酸盐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