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已知25℃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Ⅰ.将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9.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混合溶液的pH=9的原因CH3COO-+H2O?CH3COOH+OH-
(2)混合后溶液中c(CH3COOH)=(1×10-5-1×10-9)mol•L-1(填写精确值).
(3)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下列四种溶液:①(NH42CO3 ②CH3COONH4 ③(NH42SO4 ④NH4Cl,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①②④③(填序号).
Ⅱ.Mg(OH)2沉淀可溶解于NH4Cl溶液.同学对有关该反应的原理的解释如下:甲同学认为是NH4Cl水解,溶液呈酸性,H+中和了Mg(OH)2电离出的OH-导致沉淀溶解;乙同学认为是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导致沉淀溶解.
(4)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一种试剂来验证甲、乙两同学的观点,他选用的试剂是B
A.NH4NO3 B.CH3COONH4C.Na2CO3 D.NH3•H2O
(5)丙同学选择该试剂的理由是:CH3COONH4溶液呈中性,不存在甲同学观点中条件,以此确认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6)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加到Mg(OH)2悬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可知:乙(填“甲”或“乙”)的解释更合理.Mg(OH)2沉淀与NH4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 NH4+═Mg2++2NH3•H2O.
(7)现有Mg(OH)2和Al(OH)3沉淀的混合物,若除去Mg(OH)2得到纯净的Al(OH)3,可用NH4NO3(或CH3COONH4等铵盐均可)(填写所用试剂的化学式,试剂从本题涉及的试剂中选取,下同);若除去Al(OH)3得到纯净的Mg(OH)2,可用NaOH溶液等.

分析 (1)溶液中CH3COO-离子水解,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溶液呈碱性;
(2)由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计算c(CH3COO-),再根据物料守恒计算溶液中c(CH3COOH);
(3)CH3COONH4溶液呈中性,说明CH3COO-水解程度和NH4+水解程度相同,CO32-水解程度大于CH3COO-,所以①溶液呈碱性;③(NH42SO4、④NH4Cl水解均为酸性,但硫酸铵中铵根离子浓度大,酸性更强;
(4)为了证明Mg(OH)2悬浊液与氯化铵溶液的反应原理,可加入醋酸铵溶液检验,因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如甲同学的解释正确,则氢氧化镁不溶解,如氢氧化镁溶解,则乙同学的解释正确;
(5)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6)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加到Mg(OH)2悬浊液中,Mg(OH)2溶解,说明氢氧化镁和铵根离子反应而使氢氧化镁溶解;
(7)通过以上分析知,氢氧化镁溶于铵盐,但氢氧化铝不溶于铵盐,可以用铵盐除去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氢氧化镁不溶于强碱,所以可以用强碱溶液除去氢氧化铝.

解答 解:(1)等物质的量的醋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说明醋酸是弱酸,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水解方程式为CH3COO-+H2O?CH3COOH+OH-
故答案为:CH3COO-+H2O?CH3COOH+OH-
(2)根据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Na+)+c(H+),
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CH3COOH)+c(CH3COO-),
所以得c(CH3COOH)=c(OH-)-c(H+)=$\frac{1{0}^{-14}}{1{0}^{-9}}$mol/L-10-9mol/L=(1×10-5-1×10-9)mol/L,
故答案为:(1×10-5-1×10-9);
(3)CH3COONH4溶液呈中性,说明CH3COO-水解程度和NH4+水解程度相同;CO32-水解程度大于CH3COO-,所以①溶液呈碱性;③(NH42SO4、④NH4Cl水解均为酸性,但硫酸铵中铵根离子浓度大,酸性更强,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pH大小顺序是①②④③,
故答案为:①②④③;
(4)硝酸铵和氯化铵相似,只有铵根离子的水解,而碳酸钠和氨水溶液都呈碱性,为了证明Mg(OH)2悬浊液与氯化铵溶液的反应原理,可加入醋酸铵溶液检验,因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如甲同学的解释正确,则氢氧化镁不溶解,如氢氧化镁溶解,则乙同学的解释正确,
故答案为:B;
(5)CH3COONH4溶液呈中性,不存在甲同学观点中条件,以此确认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故答案为:CH3COONH4溶液呈中性,不存在甲同学观点中条件,以此确认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6)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加到Mg(OH)2悬浊液中,Mg(OH)2溶解,说明氢氧化镁和铵根离子反应而使氢氧化镁溶解,离子方程式为Mg(OH)2+2 NH4+═Mg2++2NH3•H2O,
故答案为:乙;Mg(OH)2+2 NH4+═Mg2++2NH3•H2O;
(7)通过以上分析知,氢氧化镁溶于铵盐,但氢氧化不溶于铵盐,可以用铵盐除去氢氧化镁,如NH4NO3(或CH3COONH4等铵盐均可);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氢氧化镁不溶于强碱,所以可以用强碱溶液除去氢氧化铝,如NaOH溶液等,
故答案为:NH4NO3(或CH3COONH4等铵盐均可);NaOH溶液等.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常温下.某强酸溶液pH=a,某强碱溶液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后pH=7,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V(碱)=102 V(酸)
(2)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
(3)纯水中c(H+)=5×10-7mol/L,则此时纯水中的c(OH-)=5.0×10-7mol/L;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c(H+)=5.0×10-3mol/L,则c(OH-)=5.0×10-11mol/L;
在该温度时,往水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中的C(OH-)=5.0×10-2 mol/L,则溶液中c(H+)=5.0×10-1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⑥重以上滴定操作2-3次.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①,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④中,量取20.00mL待测液应使用酸式滴定管(填仪器名称),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测定结果无影响(填“大”、“偏小”或“无影响”).
(3)步骤⑤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半分钟不变色.
(4)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盐酸体积(mL)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滴定后
120.000.0018.10
220.000.0016.30
320.000.0016.22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AB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C.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5)根据上表记录数据,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0.1626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
C.28 g聚乙烯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NA
D.常温常压下,3.0g葡萄糖和冰醋酸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无色气体N204是一种强氧化剂,为重要的火箭推进剂之一.N204与N02转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O4(g)?2NO2(g)△H=+24.4kJ/mol
(1)将一定量N2O4投入固定容积的真空容器中,下述现象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bc.
a.v(N2O4)=2v(NO2)    b.体系颜色不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气体密度不变
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次到达平衡时,则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填“变深”、“变浅”或“不变”),判断理由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NO2)增加,颜色加深.
(2)平衡常数K可用反应体系中气体物质分压表示,即K表达式中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例如:p(NO2)=p×x(NO2).写出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p表达式$\frac{{p}_{总}×{x}^{2}(N{O}_{2})}{x({N}_{2}{O}_{4})}$(用p总、各气体物质的量分数x表示);影响Kp的因素温度.
(3)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v=k.p(N2O4),逆反应速率v=k.p2(NO2),其中k、k为速率常数,则Kp为$\frac{{K}_{正}}{K逆}$(以k、k表示).若将一定量N2O4投入真空容器中恒温恒压分解(温度298K、压强100kPa),已知该条件下k=4.8×l04s-1,当N2O4分解10%时,v=3.9×106kPa•s-1
(4)真空密闭容器中放人一定量N2O4,维持总压强p0恒定,在温度为T时,平衡时N204分解百分率为a.保持温度不变,向密闭容器中充人等量N2O4,维持总压强在2p0条件下分解,则N204的平衡分解率的表达式为$\sqrt{\frac{{a}^{2}}{2-{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常温下,将pH=8的NaOH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接近(  )
A.$\frac{1}{2}$(1×10-8+1×10-10)mol/LB.(1×10-8+1×10-10)mol/L
C.(1×10-14-5×10-5)mol/LD.2×10-1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B.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原子的非金属性越强
C.IA族与 VII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有机物0.3克完全燃烧后生成224毫升(标准状况)二氧化碳和0.18克水.已知该物质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试求:
(1)有机物的分子式.
(2)试写出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实验室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用方法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l3++3NH3•H2O═Al(OH)3↓+3NH4+
(2)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2NaOH+H2SO4=Na2SO4+2H2O  B:CH4+2O2=CO2+2H2O
根据反应的本质,两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下列各项分别与哪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①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在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温度;
②双氧水中加入MnO2放出气泡更快:催化剂;
③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块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反应物本身性质;
④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固体表面积;
(4)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所取溶液体积均为10mL)
实验编号实验温度/℃c(Na2S2O3)/mol•L-1c(H2SO4)/mol•L-1
250.10.1
250.10.2
500.20.1
500.10.1
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①②和③④(填试验编号),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①④(填试验编号);
(5)某元素的同位素R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RO2,其气态氢化合物中含氢25%,且已知R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R的质数量为12,质子数为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