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 AgNO3溶液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考点: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专题: 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 根据Na2CO3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鉴别,应选择酸,根据BaCl2生成沉淀进行鉴别,应选择硫酸.
解答: 解:A、BaCl2、NaCl、Na2CO3与AgNO3溶液反应都生成沉淀,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稀硫酸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稀硫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稀硫酸与不NaCl反应,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稀盐酸和BaCl2、NaCl不反应,无法鉴别BaCl2、NaCl,故C错误;
D、稀硝酸与BaCl2、NaCl不反应,无法鉴别BaCl2、NaC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鉴别物质要有明显的不同现象,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可通过分别生成气体、沉淀以及颜色的变化鉴别.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H2O分子和NH3分子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总数,故属于同种元素 |
| B. | 18O和16O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
| C. | H218O和H216O属于同素异形体 |
| D. | 对人体有害的氡的放射性同位素86222Rn,其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3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报道了美国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未来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氢能是利用氢气的燃烧反应放热提供能量.
即:H2(g)+O2(g)═H2O(l)△H=﹣285.5kJ/mol.
(1)试分析“氢能”将是未来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的原因 ; (指出两个优点即可).
(2)目前世界上的氢气绝大部分是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中制取.请写出工业上由天然气与H2O(g)反应制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利用硫﹣碘热循环法制取氢气也是化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其循环过程分三步进行:
(a)SO2+I2+H2O→A( )+B( )
(b)A( )→ H2 + I2
(c)B( )→ + + H2O
完成以上三步反应,并确定最难进行的反应为 .
(4)目前,有人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所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类似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和水是用之不竭的,而且价格低廉.急需化学家研究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A. 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左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右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 静置,分液漏斗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
C.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 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钠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粉末产生
③过氧化钠可在防毒面具中做供氧剂
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红棕色的烟
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1H+(aq)+OH﹣(aq)═H2O(l)△H=﹣57.3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B. 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C. H2SO4(aq)+
Ba(OH)2(aq)═
BaSO4(s)+H2O(l)△H=﹣57.3 kJ•mol﹣1
D. 3H2(g)+CO2(g)=CH3OH(l)+H2O(l)△H=+135.9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4个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已知各容器中的气体和容器的容积分别是a.CO2,100mL;b.O2,200mL;c.N2,400mL;d.CH4,600mL,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 | a>b>c>d | B. | b>a>d>c | C. | c>d>b>a | D. | d>c>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