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A、B、C是三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都小于18.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A原子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为3,C原子的质子数比A少4.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元素符号分别为S、O.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A与C组成的化合物为MgS(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A的一种质量数为32的核素,与元素B的一种核素构成微粒为AB42-,1mol AB42-的质量为104g,则元素B的该核素中的中子数为10.

分析 A、B、C是三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都小于18,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A、B都属于第VIA族元素,A原子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为3,则A、C都是第三周期元素,则A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则A是S元素,B为O元素,C原子的质子数比A少4,则C是Mg元素,
(1)通过以上分析确定这元素种类;
(2)A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8,据此确定A离子结构示意图;A、C元素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化合物硫化镁;
(3)元素A的一种质量数为32的核素,与元素B的一种核素构成微粒为AB42-,1molSO42-的质量为104g,则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104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该硫酸根离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04,先计算每个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一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据此计算元素B的该核素中的中子数.

解答 解:A、B、C是三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都小于18,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A、B都属于第VIA族元素,A原子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为3,则A、C都是第三周期元素,则A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则A是S元素,B为O元素,C原子的质子数比A少4,则C是Mg元素,
(1)通过以上分析知,A、B分别是S、O元素,
故答案为:S;O;
(2)A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8,则A离子结构示意图为;A、C元素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化合物MgS,
故答案为:;MgS;
(3)1molSO42-的质量为104g,则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104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该硫酸根离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04,该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frac{104-32}{4}$=18,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质量数,该氧原子质子数是8,则中子数=18-8=10,
故答案为:10.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熟练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物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注意元素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元素的一种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雾霾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其中有氮氧化物(NOx)、CO、SO2等.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得到一定消除或转化
(1)氮硫的氧化物的转化:NO2(g)+SO2(g)?SO3(g)+NO(g)△H
已知:①NO(g)+$\frac{1}{2}$O2(g)?NO2(g)△H1=-56.5kJ•mol-1
②2SO2(g)+O2(g)?2SO3(g)△H2=-196.6kJ•mol-1
则反应△H=-41.8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一定比例置于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b.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反应速率ν(NO2):ν(SO2):ν(SO3):ν(NO)=1:1:1:1
(2)碳氧化物的转化:
①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2H2?CH3OH,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回答:0~10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min);第10min后,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CO(g)和1molCH3OH(g),则平衡正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通过电解CO制备CH4,电解质为碳酸钠溶液,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写出阴极区电极反应式CO+6e-+5H2O=6OH-+CH4.若以甲醇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CH4需要消耗CH3OH的质量为1.6.
(3)硫氧化物的转化:硫的氧化物与一定量氨气、空气反应,可生成硫酸铵.硫酸铵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NH4++H2O?NH3•H2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室温时,向(NH42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则所得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c(Na+)=c(NH3•H2O)(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溶液:Na+、NH4+、CO32-、SO42-
B.澄清透明溶液:Mg2+、Cu2+、SO42-、Cl-
C.0.1mol•L-1FeCl3溶液:K+、NH4+、I-、SCN-
D.$\frac{c({H}^{+})}{c(O{H}^{-})}$=1×1014溶液:Ba2+、Na+、ClO-、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80℃时,2L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 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H=+53kJ•mol-1,获得如下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时间/s020406080100
c(NO2)/mol•L-10.000.120.200.260.300.30
A.20~40s内,v(N2O4)=0.004mol/(L•s)
B.在相同条件下,开始时若向容器中充入的是0.80 molNO2,达到平衡后NO2的转化率为75%
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15.9 kJ
D.100 s时再通入0.40 mol N2O4,达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硫酸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
(2)30%的硫酸溶液和50%的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填“>”“<”或“=”)40%
(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硫酸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填“>”“<”或“=”)1mol•L-1
(4)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H2SO4来配制250mL1mol•L-1的稀H2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a.在配制稀H2SO4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还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b.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13.6mL.现有①10mL  ②20mL  ③50mL三种规格的量筒,应选用的量筒是b(填代号).
c.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会造成硫酸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有①③⑥(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③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⑥定容时,俯视标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前四周期的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E代表的元素处于常见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IA族.G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CE2的电子式是
(3)元素A和M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与元素K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CK4溶剂,振荡后现象为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bCl2+cC $\frac{\underline{\;1173K\;}}{\;}$ aTiCl4+cCO      …反应I
TiCl4+2Mg $\frac{\underline{\;1220-1420K\;}}{\;}$Ti+2MgCl2…反应II
关于反应I、II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TiCl4在反应I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II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I、II中Mg的还原性大于Ti,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0.1molTi,反应I、II中共转移0.4mol e-
A.①②④B.②③④C.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是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则该烯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均自发进行)可表示如下:
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H1
反应Ⅱ:NH2CO2NH4(s)═CO(NH22(s)+H2O(l);△H2
反应Ⅲ:2NH3(g)+CO2(g)═CO(NH22(s)+H2O(g);△H3
已知:H2O(g)═H2O(l);△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H1=△H3+△H4-△H2(用其他△H表示).
(2)反应Ⅱ的△S>0 (填“>”、“=”或“<”).
(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反应Ⅲ影响CO2转化率的因素,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图1为CO2转化率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曲线,图2是按不同氨碳比[n(NH3)/n(CO2)]投料时CO2平衡转化率的变化曲线.

①当温度高于T℃后,CO2转化率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其原因是温度高于T℃时,因为反应Ⅲ为自发反应,△S<0,则反应△H3<0,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进行,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②生产中氨碳比宜控制在4.0左右,而不是4.5的原因可能是氨碳比在4.5时,NH3的量增大较多,而CO2的转化率增加不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4)在某恒定温度下,将NH3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按2:1充入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生成物的体积忽略不计且只发生反应Ⅰ),经15min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15min时,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7mol•L-1•min-1.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的值为250.
②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体积不变,25min时再向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3和1mol CO2,在4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请在图3中画出25~50min内CO2的浓度变化趋势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