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应该是(  )
A.Ag+、Cu2+、NO3-、Na+B.NO3-、Fe3+、Mg2+、SO42-
C.Na+、Ca2+、Cl-、CO32-D.K+、Ba2+、Cl-、NO3-

分析 A.铜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
B.铁离子为有色离子;
C.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D.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

解答 解:A.Cu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故A错误;
B.Fe3+为有色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
C.Ca2+、CO32-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碳酸钙,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出,故C错误;
D.K+、Ba2+、Cl-、NO3-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5.A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28的气态烃,其反应路线如图1所示.已知E有果香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的方程式CH2=CH2+H2O$\stackrel{一定条件}{→}$CH3CH2OH.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A还可与氢气反应生成F,光照条件下,F与氯气混合,写出生成一氯代物的方程式CH3CH3+Cl2$\stackrel{光照}{→}$CH3CH2Cl+HCl
标况下取F的同系物G 11.2L点燃,充分燃烧,将生成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得白色沉淀200g,写出G可能存在的结构式及习惯命名(有几种写几种)CH3CH2CH2CH3为正丁烷,(CH32CHCH3为异丁烷
(2)B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利用B与钠反应制备氢气,若制得1molH2需要B2mol.
(3)物质B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C,此过程的方程式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4)实验室用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E.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_{△}^{浓硫酸}$CH3COOCH2CH3+H2O;用酒精灯加热,将产生的蒸汽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试剂中.
(5)A、B、C、D、E、F、G中属于烃的是C2H4,C2H6,C4H10(写分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常温常压下向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可逆反应 3A(g)+2B(s)?2C(g)+D(g)△H=-a kJ/mol.5min后达平衡,测得容器中n(C)=0.8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v(A)=2v(C)=0.16 mol/(L•min)
B.该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0.8a kJ的热能(假设化学能全转化为热能)
C.升高温度,该平衡正向速率减小,故平衡逆向移动
D.使用催化剂或缩小容器体积,该平衡均不会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我省自贡盛产食盐,人类与食盐关系密切,食盐在老百姓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工农业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没有食盐的生活是不可以想象的.粗盐中的Ca2+、Mg2+、SO42- 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提纯:
①加适量盐酸;     ②加过量Na2CO3溶液;     ③过滤;④加过量NaOH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1)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②④③①(或⑤④②③①或④⑤②③①).
(2)步骤⑤判断BaCl2溶液过量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BaCl2溶液已过量.
(3)步骤③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4)其中,在步骤①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H++OH-=H2O、2H++CO32-=H2O+CO2↑.
(5)除杂操作完成后,得到NaCl固体操作方法为蒸发结晶.
(6)m g粗盐提纯后得到n g纯净的NaCl固体,则m与n的大小关系为D.
A.m>n      B.m<n     C.m=n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g)+H2O(g)$\stackrel{催化剂}{?}$CO2(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_{2}).c({H}_{2})}{c(CO).c({H}_{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3)830℃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molCO2、1.2molH2、0.75molCO、1.5molH2O,这状态否(是或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是,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向逆反应方向.(选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4)若830℃时,向容器中充入lmolCO、5molH2O,反应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83.3%(或83%,或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A氨气硫酸小苏打氧化钙干冰
B烧碱盐酸食盐氧化钠一氧化碳
C石灰水冰醋酸CH3COOH 胆矾
CuSO4•5H2O
过氧化钠二氧化硫
DNH3•H2OHNO3碳酸钙氧化铁S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将人体不易吸收的Fe3+转化为Fe2+,这说明维C是(  )
A.电解质B.氧化剂C.还原剂D.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V1ml 1.00mol/L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时的环境温度为22℃
B.实验表明热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50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1100℃时,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c(C{O}_{2})}$.
(2)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K增大的是B(填序号).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充入一定量COD.降低温度
(3)8分钟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625mol•L-1•min-1
(4)1100℃时,2L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3mol Fe、
2mol CO2
4mol FeO、
3mol CO
CO的浓度(mol•L-1c1c2
CO2的体积分数φ1φ2
体系压强(Pa)p1p2
气态反应物的转化率α1α2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p1<p2   B.φ12 C.2c1=3c2   D.α12
②求c1=0.67mol•L-1、α2=3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