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小组同学对FeCl3与KI的反应进行探究。
(初步探究)室温下进行下表所列实验。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实验Ⅰ | 取5 mL 0.1 mol·L-1 KI溶液,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5~6滴(混合溶液pH=5) | 溶液变为棕黄色 |
实验Ⅱ | 取2 mL实验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1)证明实验Ⅰ中有I2生成,加入的试剂为 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证明Fe3+与I-发生可逆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20 min后继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Ⅰ溶液棕黄色变深;实验Ⅱ溶液红色变浅。
(4)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Ⅰ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实验:________,20 min内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5)乙同学查阅资料可知:FeCl3与KI的反应体系中还存在I- + I2I3-,I3-呈棕褐色。依据资料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Ⅱ中20 min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_。
(6)丙同学针对20 min后的实验现象继续提出假设:FeCl3与KI的反应、I-与I2的反应达到平衡需要一段时间,有可能20 min之前并未达到平衡。为验证该假设,丙同学用4支试管进行实验,得到了颜色由浅到深的四个红色溶液体系,具体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淀粉溶液或CCl4 2Fe3++2I-2Fe2++I2 实验Ⅱ通过检验KI过量(或Fe3+不足量)的情况下仍有Fe3+剩余,说明正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向试管中加入5 mL 0.1 mol·L-1 KI溶液和2滴淀粉溶液,加酸调至pH=5 c(I-)低、c(H+)低 由于I-+I2I3-,使c(I2)减小,2Fe3++2I-2Fe2++I2 正向移动,c(Fe3+)减小,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红色变浅 向1支试管中加入2 mL 0.1 mol·L-1 KI溶液,再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2~3滴,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之后每间隔5 min,另取1支试管重复上述实验,观察4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解析】
(1)根据碘单质的特征反应回答;
(2)结合Fe3+与I-生成碘单质,书写并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根据铁离子与KSCN溶液的显色反应解释;
(4)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设计实验可以在酸性弱的条件下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判断,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离子浓度低的原因;
(5)根据I-+I2I3-、2Fe3++2I-2Fe2++I2,Fe3+3SCN-Fe(SCN)3,结合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解答;
(6)根据FeCl3与KI的反应、I-与I2的反应达到平衡需要一段时间,有可能20min之前并未达到平衡,为验证该假设,可以用4支试管分四次做实验,得到颜色由浅到深的四个红色溶液体系。
(1)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混合溶液pH=5),溶液变为棕黄色,证明实验Ⅰ中有I2生成,检验碘单质可以选用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故答案为:淀粉溶液;
(2)实验Ⅰ中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故答案为:2Fe3++2I-=I2+2Fe2+;
(3)实验Ⅱ取2mL实验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KI过量的前提下仍含铁离子,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彻底,证明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答案为:实验Ⅰ中KI过量的前提下反应后仍含铁离子,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彻底,证明反应为可逆反应;
(4)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Ⅰ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向试管中加入5mL0.1molKI溶液和2滴淀粉溶液,加酸调至pH=5,20min内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I-浓度低、H+浓度低,故答案为:向试管中加入5mL0.1molKI溶液和2滴淀粉溶液,加酸调至pH=5;c(I-)低、c(H+)低;
(5)实验Ⅱ中20min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由于存在化学平衡I-+I2I3-,碘离子过量,则碘单质浓度减小为主要因素,使得2Fe3++2I-2Fe2++I2平衡正向进行,铁离子浓度减小,导致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进行,溶液红色变浅,故答案为:由于存在化学平衡I-+I2I3-,使c(I2)减小,2Fe3++2I-2Fe2++I2平衡正向进行,c(Fe3+)减小,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进行,溶液红色变浅;
(6)丙同学针对20min后的实验现象继续提出假设:FeCl3与KI的反应、I-与I2的反应达到平衡需要一段时间,有可能20min之前并未达到平衡。为验证该假设,丙同学用4支试管进行实验,得到了颜色由浅到深的四个红色溶液体系,具体实验方案为:向1支试管中加入2mL0.1mol/LKI溶液,再滴入0.1mol/L的FeCl3溶液2-3滴,滴加2滴KSCN溶液,之后每间隔5min另取1支试管重复上述实验,观察4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故答案为:向1支试管中加入2mL0.1mol/LKI溶液,再滴入0.1mol/L的FeCl3溶液2-3滴,滴加2滴KSCN溶液,之后每间隔5min另取1支试管重复上述实验,观察4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金属相互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金属互化物,如Cu9Al4、Cu5Zn8等。
(1)某金属互化物具有自范性,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该金属互化物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基态铜原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Cu2+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乙醇,析出一种深蓝色晶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所含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醇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3)铜能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 mol(SCN)2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SCN)2对应的酸有硫氰酸(H—S—C≡N)、异硫氰酸(H—N===C===S)两种。理论上前者沸点低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ZnS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在ZnS晶胞中,S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
(5)铜与金形成的金属互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a nm,该金属互化物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阴阳膜组合电解装置用于循环脱硫,用NaOH溶液在反应池中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得到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又制得NaOH。其中a、b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槽分为三个区域,电极材料为石墨,产品C为H2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为只允许阳离子通过的离子交换膜
B. 阴极区中B最初充入稀NaOH溶液,产品E为氧气
C. 反应池采用气、液逆流方式,目的是使反应更充分
D.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32-+2e-+H2O===2H++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是:N2(g)+3H2(g)2NH3(g) △H=-93.0kJ/mol
(1)己知一定条件下:2N2(g)+6H2O(l)4NH3(g)+3O2(g) △H=+1530.0kJ/mol。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恒温恒容装置中进行合成氨反应,各组分浓度-时间图像如下。
① 表示N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填序号)。
② 前25min 内,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
③ 在25min时,采取下列措施,能使N2的转化率提高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通入1molN2
b. 通入1molH2
c. 通入1molHe气
d. 通入1molHCl
e. 通入1molN2和3molH2
(3)在恒温恒压装置中进行工业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气体体积不再变化,则已平衡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则已平衡
c.平衡后,压缩容器,会生成更多NH3
d.平衡后,往装置中通入一定量Ar,平衡不移动
(4)电厂烟气脱氮:主反应为:①4NH3(g)+6NO(g)5N2(g)+6H2O(g) △H<0
副反应为:②2NH3(g)+8NO(g)5N2O(g)+3H2O(g) △H>0
平衡混合气中N2与N2O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在400~600K时,随温度的升高,平衡混合气中N2含量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导致这种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四氢呋喃甲醇是合成农药呋虫胺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RCl NCN RCOOH
② R1COOR2 + R318OH R1CO18OR3 + R2OH
③ R1COOR2 R1CH2OH + R2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
(2)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3-四氢呋喃甲醇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两种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分子中有3个甲基
(4)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5)生成G的过程中常伴有副反应发生,请写出一定条件下生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还可以利用与K发生加成反应合成3-四氢呋喃甲醇,写出K和H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配制100mL0.100molL﹣1Na2CO3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_____。
①干燥的 ②瓶塞不漏水的 ③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 ④以上三项均须要求的
(2)若用Na2CO310H2O来配制溶液,需要称量晶体_____克。若所称取的晶体已经有一部分失去了结晶水,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_____。(填“大/小”)
(3)写出配制溶液中所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烧杯、_____。
(4)步骤B通常称为转移,步骤A通常称为_____。步骤D称为_____,若没有步骤D,则配制的浓度偏_____。(填“大/小”)。
(5)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探究如下实验(A):
实验A | 条件 | 现象 |
加热 | i.加热后蓝色褪去 ii.冷却过程中,溶液恢复蓝色 ⅲ.一段时间后,蓝色重又褪去 |
(1)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____。
(2)分析现象i、ii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平衡逆向移动。
设计实验如下,“现象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
“现象a”是____。
(3)再次分析:加热后单质碘发生了变化,实验如下:
I:取少量碘水,加热至褪色,用淀粉溶液检验挥发出的物质,变蓝。
Ⅱ: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过程中一直未变蓝;加入稀H2SO4,瞬间变蓝。
对步骤Ⅱ中稀H2SO4的作用,结合离子方程式,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
(4)探究碘水褪色后溶液的成分:
实验1:测得溶液的pH≈5
实验2:取褪色后的溶液,完成如下实验:
①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②Ag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依据上述实验,推测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或离子)可能是_________。
(5)结合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实验A中现象i、现象iii蓝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pKa=-lgKa。25℃时,几种弱酸的pKa值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弱酸的化学式 | CH3COOH | HCOOH | H2SO3 |
pKa | 4.74 | 3.74 | 1.90 7.20 |
A.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过量乙酸,反应生成SO2
B. 25℃时,pH=8的甲酸钠溶液中,c( HCOOH)=9.9×10-7mol·L-1
C. 25℃时,某乙酸溶液pH=a,则等浓度的甲酸pH=a-1
D. 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 HCOONa溶液比Na2SO3溶液的pH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双线桥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 Cl2 + SO2 + 2H2O = H2SO4 + 2HCl__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
(2)2Fe+3Cl22FeCl3__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