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铝分成两等分,若向其中一份中滴加1mol•L-1的NaOH溶液,向另一份中滴加x mol•L-1的稀盐酸,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所加NaOH溶液、稀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铝块的总质量为8.46g
B.a=260
C.b=780
D.该铝块中氧化铝与铝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0

分析 向其中一份中滴加1mol•L-1的NaOH溶液,铝样品表面的氧化铝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根据图示可知溶解氧化铝消耗了60mL 1mol/LNaOH溶液,则生成偏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L1mol/L×0.06L=0.06mol,根据铝元素守恒可知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每份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为:102g/mol×0.03mol=3.06g;
样品中铝与氢氧化钠、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铝的物质的量为:$\frac{0.3mol×2}{3}$=0.2mol,每份样品中Al的质量为:27g/mol×0.2mol=5.4g;则每份样品的质量为:3.06g+5.4g=8.46g,该铝块的总质量为:8.46g×2=16.92g;
0.03mol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则溶解样品中的氧化铝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为:0.03mol×3=0.09mol,则该盐酸的浓度为:x=$\frac{0.09mol}{0.18L}$=0.5mol/L;生成0.3mol氢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6mol,消耗该盐酸的体积为:$\frac{0.6mol}{0.5mol/L}$=1.2L,则a=1.2L+180mL=2L;
a点时所有Al元素都恰好转化成偏铝酸钠,则a点时偏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6mol+0.2mol=0.26mol,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frac{0.26mol}{1mol/L}$=0.26L=260mL,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向其中一份中滴加1mol•L-1的NaOH溶液,铝样品表面的氧化铝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根据图示可知溶解氧化铝消耗了60mL 1mol/LNaOH溶液,则生成偏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L1mol/L×0.06L=0.06mol,根据铝元素守恒可知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每份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为:102g/mol×0.03mol=3.06g;
样品中铝与氢氧化钠、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铝的物质的量为:$\frac{0.3mol×2}{3}$=0.2mol,每份样品中Al的质量为:27g/mol×0.2mol=5.4g;
A.每份样品的质量为:3.06g+5.4g=8.46g,该铝块的总质量为:8.46g×2=16.92g,故A错误;
B.点时所有Al元素都恰好转化成偏铝酸钠,则a点时偏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6mol+0.2mol=0.26mol,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frac{0.26mol}{1mol/L}$=0.26L=260mL,则a=260,故B正确;
C.0.03mol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则溶解样品中的氧化铝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为:0.03mol×3=0.09mol,则该盐酸的浓度为:x=$\frac{0.09mol}{0.18L}$=0.5mol/L;生成0.3mol氢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6mol,消耗该盐酸的体积为:$\frac{0.6mol}{0.5mol/L}$=1.2L,则b=1.2L+180mL=1.38L,故C错误;
D.样品中氧化铝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3mol:0.2mol=3:20,故D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反应的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铝、氧化铝的化学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其中只有M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YZ
MX
A.原子半径Z<M
B.非金属性:X<Z
C.M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学科学的重要责任在于认识自然界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奇妙的化学反应,探索纷繁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我们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化学科学的精髓,提高化学学科素养.请根据所学化学反应原理,解决以下问题.
(1)已知:C(s)+O2(g)═CO2(g)△H1=-396.5kJ•mol-1
H2(g)+$\frac{1}{2}$O2═H2O(g)△H2=-241.8kJ•mol-1
CO(g)+$\frac{1}{2}$O2(g)═CO2(g)△H3=-283.0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写出单质碳和水蒸气生成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28.3 kJ•mol-1
(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 设计的双液原电池,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流.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盐桥中装有琼脂-饱和KCl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极X的材料和电解质溶液Y分别为Cu、AgNO3溶液;
②盐桥中K+移向B(填A或B);
③银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g++e-=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4.9、9.7和12.4.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反应温度或减小铁硼矿粉粒径;
(2)实验室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3)“浸渣”中的物质是SiO2、CaSO4(化学式);
(4)“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然后再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使铁离子、铝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5)“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七水硫酸镁(填名称);
(6)单质硼可用于生产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的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可制备单质硼,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2H3BO3$\frac{\underline{\;\;△\;\;}}{\;}$B2O3+3H2O、B2O3+3Mg$\frac{\underline{\;\;△\;\;}}{\;}$2B+3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进入患者腹中.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Cr,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CrO2-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盐(填“酸”、“碱”、“盐”或“氧化物”).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c.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2)已知(CN)2常温常压为气体,与水反应生成HCN和HCNO(HCNO是一种弱酸).写出(CN)2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N)2+2OH-=CN-+CNO-+H2O.
(3)已知H2O2是二元弱酸,请写出H2O2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酸式盐的化学式Ca(HO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被无摩擦、可滑动的两隔板a、b分成甲、乙两室;标准状况下,在乙室中充入0.4mol HCl,甲室中充入NH3、H2的混合气体,静止时活塞位置如图.已知甲、乙两室中气体的质量之差为7.0g.

(1)甲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8mol.
(2)甲室中NH3,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将隔板a去掉,当HCl与NH3充分反应生成NH4Cl固体后,活塞b将位于刻度“2”处(填数字,不考虑固体物质产生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一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在温度不变时,加人少量该溶质固体,则(  )
A.溶液的质量增大B.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C.溶液的浓度不变D.固体的质量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4.2g某烯烃跟16g溴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烯烃是(  )
A.乙烯B.丙烯C.丁烯D.任何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①氢氧化钠是电解质

②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

③氯化银难溶于水,所以氯化银是非电解质

④蔗糖易溶于水,所以是电解质

⑤氯气溶于水后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A.① B.①③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