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g甲和w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降低到t1℃时,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分析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大于w克;
C、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大于w克;
D、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w克,而甲的溶解度大于w克.

解答 解:A、由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大于w克,当把溶液降低到t1℃时,甲和乙仍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w克,而甲的溶解度大于w克,因此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g甲和wg乙,甲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而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大于w克,当把溶液降低到t1℃时,甲和乙都为不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和溶剂质量都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但所得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荆和催化剂等.
工业制硫酸铜的方法很多.
(1)方法一、用浓硫酸和铜制取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加热\;}}{\;}$CuSO4+SO2↑+2H2O,此法的最大缺点是产生污染.
(2)方法二、用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制取硫酸铜,生产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①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O3+6H+═2Fe3++3H2O、2Fe3++Cu═2Fe2++Cu2+
向混合溶液中通入热空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2++4H++O2═4Fe3++2H2O.
②请说出调整PH为4的目的是使Fe3+完全沉淀;由滤液得到无水硫酸铜的实验操作是加热、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验室也可以进行某些有机物的制备.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2H5Br)的装置和步骤如下(已知溴乙烷的沸点38.4℃,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的U型管和大烧杯中加入冰水;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28mL78%浓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13g溴化钠和碎瓷片;
③小心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NaBr+H2SO4+C2H5OH$\stackrel{△}{→}$NaHSO4+C2H5Br+H2O.
(2)反应是温度过高,可以看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分子式是Br2,同时生成的无色气体的分子式是SO2
(3)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外,更好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
(4)U型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U型管底部有油状液体沉积;反应结束后,U型管中粗制的溴乙烷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c(填“序号”).
a.热的NaOH溶液      b.H2O        c.Na2SO3溶液       d.CCl4
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填“仪器名称”).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溴乙烷,可用水洗,然后加入无水CaCl2,再进行蒸馏(填“操作名称”)
(5)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④①⑤③②(按操作顺序,填“序号”).
①加热;②加入AgNO3溶液;③加入稀HNO3酸化;④加入NaOH溶液;⑤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环己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实验室可由环己醇制备环己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10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环己醇和环己烯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
密度
(g/cm3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环己醇0.9625161能溶于水
环己烯0.81-10383难溶于水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冷凝.
②试管A置于水浴中的目的是受热均匀,便于控温;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使环己烯液化,减少挥发.
(3)环己烯粗品中含有少量环己醇和酸性杂质.精制环己烯的方法是:
①向环己烯粗品中加入C(填入编号),充分振荡后,分液(填操作名称).
A.Br2的CCl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对初步除杂后的环己烯进行蒸馏,得到环己烯精品.蒸馏时,蒸馏烧瓶中要加入少量生石灰,目的是除去产品中少量的水.
③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C.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4)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B.
A.加入水观察实验现象
B.加入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C.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对于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6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个碳原子形成的烃分子中,最多有5个C-C单键
B.C2H4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CH2CH2
C.C3H6分子中一定含有C═C双键
D.C6H6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纯碱(Na2CO3) 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以下是实验室模拟制碱原理制取Na2CO3的流程图:

已知: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CO2后发生的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请回答以下问题:
(1)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a2+、Mg2+、SO42-等.
①精制除杂的步骤顺序a→c→d→e→b(填字母编号).
a.粗盐溶解,滤去沉渣;
b.加入盐酸调pH;
c.加入Ba(OH)2溶液;
d.加入Na2CO3溶液;e.过滤
②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理由是NH3易溶于水,有利于吸收溶解度不大的CO2
(2)灼烧固体A制Na2CO3应在a(填字母序号)中进行.
a.坩埚  b.蒸发皿  c.烧杯  d.锥形瓶
证明滤液A中含有NH4+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A中含有NH4+
对滤液A进行重结晶能够获得NH4HCO3,向pH=13含Na+、K+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H4HCO3,使pH降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NH3•H2O+CO32-+H2O.
(3)写出灼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CO2↑+Na2CO3+H2O.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若加热前固体质量为a g,充分加热后质量变为b g,则纯碱中
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ω(NaHCO3)=$\frac{84(a-b)}{31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_{4}^{-}$、${SO}_{4}^{2-}$
②pH=11的溶液中:${CO}_{3}^{2-}$、Na+、${ALO}_{2}^{-}$、${NO}_{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_{3}^{-}$、${SO}_{4}^{2-}$、${NH}_{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4 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_{4}^{+}$、SCN-、${HCO}_{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_{3}^{-}$、I-、Cl-
A.①②④B.③⑥C.D.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温度过高时,乙醇又会被浓硫酸氧化.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反应方程式是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和CH2=CH2+Br2→BrCH2CH2Br.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5)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2OB.H2SO4C.NaH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