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原子半径A<B<C | |
B. | 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 | |
C. | A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B的氧化物是共价化合物 | |
D. | A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
分析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则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根据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可知A、C的最外层电子数位4,分别为C元素、Si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则B为Mg元素.
解答 解: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则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根据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可知A、C的最外层电子数位4,分别为C元素、Si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则B为Mg元素.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Mg>Si>C,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B正确;
C、B是镁元素,镁元素是活泼金属,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易形成离子化合物,所以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A与C的化合物为SiO2,为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注意根据原子结构特点判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晶体类型的区别.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机物A属于芳香烃 | |
B. | 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 |
C. | 有机物A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 |
D. | l mol 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 mol 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质 | 密度/g•mL-1 | 熔点/℃ | 沸点/℃ | 水溶性 |
正丁醇 | 0.81 | -89.8 | 117.7 | 微溶于水 |
正丁醚 | 0.769 | -98 | 142 | 不溶于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为H2O | |
B. | 每还原1 mol氧化剂,就有3 mol电子转移 | |
C. | 还原性:SnCl2>As | |
D. |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⑤ | B. | ②④⑤ | C. | ②③④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8×10-3mol | B. | 4.4×10-3mol | C. | 3.2×10-3mol | D. | 2.2×10-3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化铁溶液与铜粉反应:Cu+Fe3+═Fe2++Cu2+ | |
B. | 稀HNO3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 |
C. |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_{4}^{2-}$═BaSO4↓ | |
D. | 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HCO${\;}_{3}^{-}$+H+═H2O+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