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A、B、C、D 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 A、B、C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中的水已略去).
(1)若A为氯碱工业的产品,C为厨房中常用的发酵粉的成分常用于食品膨松剂.
①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OH-═CO32-+H2O;
②氯碱工业制程A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
(2)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
①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是Fe+2Fe3+═3Fe2+
②B可作净水剂,在使用时发现B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酸性废水中的酸,会抑制铁离子的水解.

分析 (1)若A为氯碱工业的产品,C为厨房中的用品,可知A为NaOH,C为NaHCO3,A、B、C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根据转化关系可知,B为Na2CO3,D为CO2,Na2CO3,NaHCO3是弱酸强碱盐,是在水的作用下而发生水解显碱性;
(2)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应为氧化铁,若A、D均为单质,且A为气体,则D为Fe,A为Cl2,B为FeCl3,C为FeCl2

解答 解:(1)若A为氯碱工业的产品,C为厨房中的用品,可知A为NaOH,C为NaHCO3,B为Na2CO3,D为CO2,Na2CO3
①反应Ⅲ为NaOH和NaHCO3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OH-=CO32-+H2O,
故答案为:HCO3-+OH-═CO32-+H2O;
②氯碱工业制氢氧化钠,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
故答案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
(2)D元素的一种红棕色氧化物常用作颜料,应为氧化铁,则D为Fe,A为Cl2,B为FeCl3,C为FeCl2
①反应Ⅲ为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Fe3+═3Fe2+
故答案为:Fe+2Fe3+═3Fe2+
②B为FeCl3,氯化铁能净水是因为铁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由于酸性废水中的酸,会抑制铁离子的水解,所以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
故答案为:酸性废水中的酸,会抑制铁离子的水解.

点评 本题是以常见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及他们涉及的化学反应原是的相关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推断能力和综合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把握题给信息,找出推断的突破口,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标准状况下,28 g CO和22.4 L H2O所含分子数相等
C.5.6 g铁粉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有0.2 mol电子转移
D.等质量的CH4和NH3所含电子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反应中,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H2和O2反应生成水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C.木炭在高温下与CO2反应生成COD.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铈、铬、钛、镍虽不是中学阶段常见的金属元素,但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
(1)二氧化铈 (CeO2)在平板电视显示屏中有着重要应用.CeO2在稀硫酸和H2O2的作用下可生成Ce3+,CeO2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2)自然界中Cr主要以+3价和+6价存在.+6价的Cr能引起细胞的突变,可以用亚硫酸钠将其还原为+3价的铬.写出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Cr2O72-+3SO32-+8H+=2Cr3++3SO42-+4H2O.
(3)钛(Ti)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工业上在550℃时用钠与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得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TiCl4═Ti+4NaCl.
(4)NiSO4•x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镀镍、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除镍外,还含有铜、锌、铁等元素)为原料获得.操作步骤如下

已知Ksp(FeS)=6.3×10-18;Ksp(CuS)=1.3×10-36;Ksp(ZnS)=1.6×10-24
①向滤液Ⅰ中加入FeS是为了除去Cu2+、Zn2+等杂质,除去Zn2+的离子方程式为FeS+Zn2+=ZnS+Fe2+
②对滤液Ⅱ先加H2O2再调pH,加H2O2的目的是氧化Fe2+,调pH的目的是除去Fe3+
③滤液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iSO4,加Na2CO3过滤后,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4,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增大NiSO4的浓度,利于蒸发结晶(或富集Ni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BDE(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蒸馏.
(3)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苯和水不互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碘和苯不反应.
(4)若要检验步骤⑤后得到的水层中是否含有SO42-,请简述操作方法:加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广泛用于洗涤、纺织、医疗、造纸等.某兴趣小组展开了深入的学习:
【资料卡片】:
①过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不稳定,受热、遇水易分解;
②过碳酸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2Na2CO3•3H2O2)$\frac{\underline{\;\;△\;\;}}{\;}$4Na2CO3+6H2O+3O2
③H2O2分解放出热量,Na2CO3受热不分解;
I、制备研究:工业上采用“醇析法”将其转化成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化学式为2Na2CO3•3H2O2),“醇析法”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Na2CO3俗名:纯碱;其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2)H2O2受热容易分解,写出该分解反应的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2H2O+O2↑;
(3)生产过程中,反应及干澡均需在低温度下进行,原因是H2O2和2Na2CO3•3H2O2受热都容易分解;
(4)生产过程中,加入较多无水乙醇后,过碳酸钠晶体大量析出,此无水乙醇的作用可能是无水乙醇能降低过碳酸钠溶解度;
(5)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若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6)母液可以循环使用,但须进行“一系列操作”分离,这些操作包括:加入少里MnO2,不再有气泡产生后,过滤,将所得滤液再进行蒸馏(填操作名称),即可得Na2CO3溶液和95%的乙醇.为获取无水乙醇,还需进行的操作是:向95%的乙醇中加入足量CaO后,选A(填序号)装置进行实验.

II、纯度测定: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部分仪器略去),测定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好气密性
②将过碳酸钠样品(2.20g)和少许MnO2均匀混合后置于装置A中,在量筒中加满水;
③连接仪器,打开滴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水;
④待装置A中无气泡冒出(或无明显现象)时,停止滴加水,并关闭活塞;
⑤冷却至室温后,平视读数;
⑥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7)完善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④无气泡冒出(或无明显现象);
(8)第⑤中,已“冷却至室温”的判断依据是: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
(9)量筒中,加装的长导管的作用是:防止冷却时,(短导管)将量筒中的水倒吸入A中影响测量;
(10)实验中,A,则开始收集气体;
A.刚开始出现气泡时
B.当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
C.若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部,复燃时
(11)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2,平视读数时应沿b视线(选填“a”或“b”) 进行.图中b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12)若量筒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224mL (己转化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计算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95.0%;[Mr(O2)=32、Mr(2Na2CO3•3H2O2)=314]
(13)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大,理由是当量筒中的液面高于水槽中的时,量筒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使测量的气体体积偏大(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加热蒸干、并经充分灼烧,得到混合物的是(  )
A.0.1 mol•L-1 CH3COOH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B.向40mL0.2 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67.2mLCO2(标况)
C.在100mL1 mol•L-1NH4Cl溶液中,投入3.9gNa2O2
D.在20mL0.01 mol•L-1Ma(HCO32溶液中,投入0.2g M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室制作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的反应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
△H<0,氨基甲酸铵是一种白色固体,可用作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易水解生成碳酸铵或碳酸氢
铵.
步骤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1:在相应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在三颈烧瓶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恒压滴液漏斗中装入浓氨水.
步骤3:滴加浓氨水并搅拌,调节反应速率,在反应器中得到产品.

(1)氨基甲酸铵水解生成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是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
(2)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
(3)对比碳酸盐和酸反应制CO2,该实验利用干冰升华产生CO2气体的优点有不需要干燥、提供低温环境,提高转化率(答两条).
(4)以恒压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目的是恒压滴液漏斗上部和三颈烧瓶气压相通,可以保证恒压滴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
(5)尾气处理装置如上图双通玻璃管的作用:防倒吸;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
(6)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7.81g,用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处理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质量分数为89.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蒸发溶剂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加入KN03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