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于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离子化合物丙.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根君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ⅢA族;
(2)画出A的原子结构简图
(3)离子化合物乙的电子式是
(4)C、D、E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Na+>Mg2+>Al3+

分析 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则A、B处于第二周期,C、D、E处于第三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则C为Na,B为O;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为Al;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化合物丙,则D为Mg、A为N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则A、B处于第二周期,C、D、E处于第三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则C为Na,B为O;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为Al;D、A按原子个数比3:2形成化合物丙,则D为Mg、A为N元素.
(1)E为A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Ⅲ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ⅢA族;
(2)A为N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3)乙为Na2O2,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Mg2+>Al3+,故答案为:Na+>Mg2+>Al3+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注意掌握常用化学用语书写与微粒半径比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向A、B、C和D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进行表中的操作,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①滴加稀HNO3
  ②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含Ag+
B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原溶液一定含CO32-
C①滴加稀HCl
   ②滴加Ag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含Cl-
D   ①加KSCN溶液
②滴加氯水
无明显现象
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一定含Fe2+
(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铜片上镀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片接电源的正极
B.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Ag++e-═Ag
C.银片上发生的反应是:4OH--4e-═O2↑+2H2O
D.需用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有一包从海水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的提纯.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探究一:这包粗盐中还有什么杂质?估计还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镁.
(1)现用实验验证推测:取样并溶解,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氯化镁,接着再加数滴碳酸钠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氯化钙.实验证明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钙.
探究二:这包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接下面步骤继续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样品;
②将样品加水溶解;
③向粗盐溶液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
④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固体A;
⑤滤液在进行某一操作后,移入蒸发皿蒸发,得到纯净固体B;
⑥称量实验中得到的某种固体.
(2)在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的同一仪器是玻璃棒,它在步骤②和⑤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的目的是加速溶解,步骤⑤的目的是防止液体飞溅.
(3)在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
(4)步骤⑥中,你认为需要称量的固体是A还是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活泼金属Mg与CO2发生反应,推测活泼金属钠也能与CO2发生反应,因此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已知:常温下,CO能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例如:PdCl2+CO+H2O═Pd↓+CO2+2HCl.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此反应也可用来检测微量CO的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H2O+CO2↑,为了使制气装置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A处应选用的装置是Ⅲ(填写“Ⅰ”、“Ⅱ”或“Ⅲ”).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装置B、C中各盛放的试剂分别为饱和NaHCO3、浓H2SO4
(2)装入药品后,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打开装置III中导气管活塞待装置E(填写字母)中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时,再点燃酒精喷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排出该装置中的空气.
(3)假设CO2气体为足量,在实验过程中分别产生以下①、②两种不同情况,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若装置F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取少量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3CO2$\frac{\underline{\;高温\;}}{\;}$2Na2CO3+C.
②若装置F中有黑色沉淀生成,装置D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取少量该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需注明正确的反应条件)是2Na+2CO2$\frac{\underline{\;高温\;}}{\;}$Na2CO3+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上,甲醇制取低碳烃技术(DMTO)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DMTO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烯烃化三个阶段.
(1)煤的气化是煤在高温下转化为水煤气的过程,主要反应方程式是C+H2O(g)$\frac{\underline{\;高温\;}}{\;}$CO+H2
(2)煤的液化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表:
化学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
500℃700℃
①2H2(g)+CO(g)=CH3OH(g)△H1=akJ/mol2.50.2
 ②H2(g)+CO2(g)=CO(g)+H2O(g)△H2=bkJ/mol1.02.3
 ③3H2(g)+CO2(g)=CH3OH(g)+H2O(g)△H3K34.6
①△H1<△H2(填“>”、“<”、“=”),△H3=a+bkJ/mol(用a、b表示).
②若反应①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500℃测得某一时刻体系内H2、CO、CH30H物质的量分别为4、2、10,则此时生成CH30H的速率>消耗CH30H的速率(填“>”、“<”、“=”)
③K3=2.5.
(3)烯烃化阶段:图1是烯烃化阶段产物中乙烯、丙烯的选择性与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选择性:指生成某物质的百分比.图中I、II表示乙烯,III表示丙烯).

①根据图1,要尽可能多的获得乙烯,控制反应的最佳条件是530℃,0.1Mpa.
②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2CH3OH(g)=CH2=CH2(g)+2H2O(g),在压强为P1时,产物水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t1时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是10%,此时甲醇乙烯化的转化率是85.7%(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要提高甲醇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压强、分离乙烯或水(写一条即可).
③若在t2时,将容器体积迅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请图2中绘制出此变化发生后至反应达到新平衡时水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HClO的分类错误的是(  )
A.含氧酸B.电解质C.酸性氧化物D.一元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1)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该置于N处.此时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此时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溶液,不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A.NaNO3B.FeCl2C.NaHSO3D.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