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亚铁离子具有强还原性,制备过程中要防止亚铁化合物被氧化;
(2)可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气体产物;
(3)根据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阳极产物,可写出电解的阳极电极反应式,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与电解阳极反应式相反.
解答 解:(1)亚铁离子具有强还原性,制备磷酸亚铁锂的过程都必须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其原因是为了防止亚铁化合物被氧化,
故答案为:以免磷酸亚铁锂被氧化;
(2)将一定浓度的磷酸二氢铵、氯化锂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以铁棒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析出磷酸亚铁锂沉淀,阳极铁失电子生成磷酸亚铁锂,电极反应式为Fe-2e-+Li+H2PO4-=LiFePO4+2H+,
故答案为:Fe-2e-+Li+H2PO4-=LiFePO4+2H+;
(3)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磷酸亚铁锂生成磷酸铁,电极反应为LiFePO4═FePO4+Li++e-,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与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电极反应式为FePO4+e-+Li+=LiFePO4,
故答案为:FePO4+e-+Li+=LiFePO4.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质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原电池、电解池的两极反应,把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为中学电化学常考查内容.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短周期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089 | 0.104 | 0.0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2 | -2 |
A. |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T<H2R | |
B. |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L<Q | |
C. | 离子半径:R2-<L2+ | |
D. | 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10mL水稀释后,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 | |
B. | 地球上99%的溴蕴藏在大海中,故溴被称为“海洋元素” | |
C. | 在标况下,将22.4L氨气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的氨水 | |
D. | 向两等份不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2O2和Na2O,使溶液均恰好饱和,则加入的Na2O2与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保持温度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是一个吸热过程,由此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 |
B. | 500℃、30M 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 | |
C. |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 2SO3(g)△H=-Q kJ/mol,若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Q 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 | |
D. | X(g)+Y(g)?Z(g)△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H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 |
B. | 5NH4NO3$\frac{\underline{\;\;△\;\;}}{\;}$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 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 |
C. | 50 mL 18.4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 | |
D. | 将含有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的胶体中含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氢氧化物 | Fe(OH)3 | Fe(OH)2 | Ni(OH)2 |
开始沉淀的pH | 1.1 | 6.5 | 7.1 |
沉淀完全的pH | 3.2 | 9.7 | 9.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二 | ① | |||||||
三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四 | ⑦ | 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